下载此文档

蒙古族汉语教育改进研究.docx


文档分类:研究报告 | 页数:约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蒙古族汉语教育改进研究
本文作者:于丽娟作者单位:内蒙古财经学院
少数民族高等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民族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各民族的通用语―――汉语,对于民族教育事业的长远发展、促进各民族文化的交流和共同繁荣进步有着至关离充分沟通,了解学生的实际水平。尤其对于汉族老师来说,因为存在生活环境和文化氛围的差异,更要多了解学生的需求,体认文化差异造成的理解能力和接受水平的不同。其次,要指导学生正确估价自己的汉语水平。既充分肯定学生的既有水平,又鼓励学生积极面对自己的不足,有的放矢地指出进一步完善的方法。恰当控制学生的动机水平,要让学生真正领悟到语言的学习不能一蹴而就,需要不断的坚持。此外,针对部分学生狭隘的民族观和语言观,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汉语观。让学生认识到汉语同世界上的任何语言一样,是一门重要的工具,学好汉语,是打开更广阔世界的一把钥匙。尤其对于在校大学生来说,只有学好汉语,才可能扫除学习道路上的障碍,才能满足日益竞争激烈的时代对高复合型人才的需求。而对于少数民族大学生来说,掌握双语甚至三语也是他们非常独特的优势。
(二)课前准备,整体感知,开展合作学习
阅读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是三者之间互相影响、互相作用的过程,缺一不可。为了改变以老师讲授为中心的单一教学模式,加强学生的参与性,在进入文本之前,要学生先行,教师围绕文本的相关内容,提前布置阅读任务,发动学生思考。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会主动地进行延伸性阅读,背景拓展阅读,带着充分的准备和自己的想法走进课堂。为展开课堂讨论打好了基础。合作学习本质上是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在汉语文教学实践中,强调学生的普遍参与,在平等、轻松的状态中进行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围绕特定的教学目标,大家参与归纳问题,赏析文章,总结收获。少数民族学生活泼好动,勇于表达,实践证明,这一教学模式受到同学们的欢迎,其教学效果明显优于教师中心模式。
(三)以读为主,强调言语感受的作用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一古训对于少数民族大学生而言,除了大量的阅读,还包括大声的朗读。言语感受一直是阅读教学中的重要步骤,对于阅读和说话能力相对较弱的学生而言尤其重要。凭借文字的感知,通过吟诵、推敲、揣摩、触发、鉴赏等多层次的阅读活动和感知、理解、欣赏的心理过程,从中获得文章的旨趣,接受美感经验。通过朗读,不但可以发现文本当中的词汇、语法问题,更能纠正语音,提高学生的口语水平。我们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大声、投入地朗读。朗读的方式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灵活把握,可长可短,但要让每一个学生参与进来。在朗读的过程中,通过语音的停顿,语气、声调的起伏变化自然感受原文的思想和情感。实践证明,文本的朗读和理解是相互促进、密不可分的。在阅读中加强朗读,可起到一箭双雕的效果。
(四)加强文化的导入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也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了解文化,就谈不上掌握一门语言,任何语言的学习都离不开对其文化的体认。在汉语阅读教学中,能“读懂”文本,却不能理解文本的真正含义是少数民族大学生面对的一个主要问题,要让他们充分地理解文本,就必须把文化的导入提高到一个战略高度上来。这就首先要求教师提高个人的民族文化素养,既要提高自己汉文化的知识储备,了解汉民族的民族文化、风俗习惯、民族心理;也要积累少数民族文化知识。这样,就可以在阅读教学的过

蒙古族汉语教育改进研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文秘资料站
  • 文件大小41 KB
  • 时间2022-07-11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