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地确权都江堰柳街镇的实践与思考
农地确权:都江堰柳街镇的实践与思考
2009年4月26日下午,XX县区柳街镇党委书记苟绍波受北大国家发展研究院的邀请,为广大师生带来了一场精彩的报告。随行的还有意义还在于给予流转以基础,清晰的使用权界定和发证,可以将土地使用权的流转纳入到法律框架中来,买的人放心,卖的人实惠。
确权工作的还具有迫切性。乡村长久以来,历史资料遗失严重,虽然几次发过证,不但很多人没有证,而且证的效力也受到质疑;确定边界,最有用的是村庄里有资历的老年人,但这批人正在逐渐减少。些长者也会渐渐稀少,若不能马上进行确权颁证的工作,,确权不但是农村科学发展的可靠制度基础,而且此项工作具有紧迫性。柳街镇党委政府带头抓这件事,并且在确权实践中,创造性地开发“议事会”制度和“鱼鳞图册”来解决实际困难,是具有开创意义的改革实践,经验值得借鉴,教训需要总结。
2008年3月开始至今,柳街镇完成了对全镇15个村、218个组、、宅基地所有权证、承包经营权证、集体土地所有证和林权证。
整个梳理过程要以国土部的土地调查为基础,先从卫片(“卫星图片”的简称)上对土地的天然边界进行确认,锁定各集体所有土地面积总量;然后成立工作小组,经过村组议事机构,到户确认。确认无误后进行公示15天,然后上报办证,至少经过农发、国土、房管、林业四个部门。
各村民小组投票选举本小组“议事会”成员,每5-15户产生一名—-由于当选者多为村内长辈或者前任干部,村民也亲切地把“议事会”叫成“元老院”或者“长老会”。“议事会”主要负责处理本村、组内部争议和集体资产管理,服务于将土地由组确认到户的环节。用苟书记的话说,就是变“为民做主”为“让民做主”。这样一来,不仅纠纷大大减少了,确权的效率提高了,而且由此确定的产权边界也更受到肯定。
“鱼鳞图册”也服务于确权到户环节,主要是用计算机手段将土地、人、物反映在一起,用电子地图来直接呈现地块图、对应地块的所有者、土地类型、面积等指标以及地上物指标,并对是否确权等必要信息进行记录。在图册当中,只要用鼠标轻轻圈出一块面积,就可以看到这个地块涉及到哪些户,面积多大,其中各类土地的面积各有多少等信息;如果点到某一个村组某一户,就可以从电子地图上看到该户的各个地块都坐落在哪,土地类型是什么,面积多大,,老乡们却很欢迎,因为从图上指明显很直观;而用电子化数据来对确权过程进行记录,管理也更为简单,也受镇乡干部的欢迎。该技术可以大大降低确权成本,所得的数据可共享性强,可向全国其他地区推广。
如此大规模的确权颁证,成本有多高呢。苟书记讲,据不完全统计,柳街镇全部47个平方公里(大概7万亩土地)的确权成本大概300多万,基础费用投入500—600万。算来大约120元/亩。同行的杨科长和龙科长强调,今后的大规模推开要和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简称“二调”)相结合,该项工作确认所有权到村组,再追加成本确权到组、到户。龙科长说,这样的成本大概是1万/平方公里,合10元/亩。作为参考的是,提问观众提到,中农办在安徽肥西确权的成本是60元/亩。
农地确权都江堰柳街镇的实践与思考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