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浅析男人与女人的“情人”.doc


文档分类:生活休闲 | 页数:约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浅析男人与女人的“情人”——比较《洛丽塔》与《情人》——文本介绍“洛丽塔,我生命之光,我欲念之火。我的罪恶,我的灵魂。洛—丽—塔:舌尖向上,分三步,从上颚往下轻轻落在牙齿上。洛。丽。塔。”“在早晨,她就是洛,普普通通的洛,穿一只袜子,身高四英尺十英寸。穿上宽松裤时,她就是洛拉。在学校里她是多丽。正式签名时她是多洛雷斯。可在我的怀里,她永远是洛丽塔。”“我已经老了,有一天,在一处公共场所的大厅里,有一个男人向我走来。他主动介绍自己,他对我说:我认识你,永远记得你。那时侯,你还很年轻,人人都说你很美,现在,我是特为来告诉你,对我来说,我觉得现在的你比年轻的时候更美,那时你是年轻女人,与你那时的面貌相比,我更爱你现在备受摧残的容颜。”两个迥异的开场,分别来自美籍俄国作家弗拉迪米尔·纳博科夫1955年的小说《洛丽塔》和法国作家玛格丽特·杜拉斯1984年的小说《情人》。《洛丽塔》与《情人》都是描述自己的情人,前者用男人的视角,后者用女人的视角。虽然都是第一人称视角,但加上男女作者的不同,同样的视角给人带来了迥然不同的感觉。其中《洛丽塔》是一个杀人犯的当庭自述,《情人》是一个老妇人垂垂老矣时的回忆录,两者都是集中描写了自己的“情人”。前者描绘的是一个中年男子对一个十二岁小女孩的畸形爱恋,后者是回忆自己在年少时因困穷在越南碰到的“情人”。两者都是后现代主义小说,都明显受到弗洛伊德学说的影响,具体都有大量的心理活动描写。从叙述上来说,两者都是按照了时间的发展而发展,故事的完整性比较好。虽然,可能在故事的连贯性上有所区别,不过这些并不影响对文本的阅读。《洛丽塔》里面对“情人”的称呼就为洛丽塔,而在《情人》里面,在称呼到“情人”时,一直用黄皮肤的中国男人或者中国情人来代替的,读完全篇也仅仅知道那个男人可能的姓氏。前者直接称呼洛丽塔,这个是专署称呼,是“我”给这个小女孩的称呼,除了“我”没有第二个人为用这个称呼来称呼这个女孩。这样的的专署性带有着强烈的霸占欲望,似乎这个女孩仅仅只是属于“我”的,也仅仅只能是属于“我”的。这种表示着主权所有的称呼不仅仅表现出来“我”对洛丽塔的占有欲,也是因为自己心中对洛丽塔的爱已经不愿与别人分享。后者用回忆的叙述手段,一直在剪辑着自己心里印象最深的画面。“我”不愿透露他的姓名,只是以黄皮肤的中国情人来称呼他,以黄皮肤的中国人带着蔑视的称呼。因为在当时的“我”是个白人,是当时的高档人,他是个黄种人,是当时的低种人。不管我们是因为什么原因在一起,是绝对没有所谓的爱恋的,也不愿有所谓的爱恋。这个称呼表示着他只是“我”的“情人”,也仅仅只是“我”的“情人”。他不属于“我”,“我”也不会属于他。两者的不同称呼在这里表现地是对待自己的“情人”的不同看法。这样的称呼不同也造就了完全不同的效果,表示这是两个根本不同的两个故事。一个完全集中在洛丽塔身上,另一个则是有取舍的分别出来。三.“情人”的产生与发展洛丽塔是怎样成为“我”的“情人”的?是因为“我”自小有一个人的影子,在“我”十三岁是狂烈爱上的因病去世的十二岁的阿娜贝尔。在洛丽塔身上“我”找到阿娜贝尔的全部,也集中了“我”所有的爱。在此情况下,“我”为了接近“我”的爱,做出了总总举动,甚至娶了洛丽塔的寡母夏洛特。每天在日记本上热烈地倾述自己对洛丽塔狂热的爱恋

浅析男人与女人的“情人”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zhangbing32159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4-12-31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