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讲 主生产计划(MPS)的编制
MPS概述(包括定义、层次关系、作用)
MPS的编制步骤及编制原则
MPS的编制步骤
MPS的编制原则
确定MPS需求数据
什么是项目,因而不必预测确切的最终项目的配置,仅根据用户的订单对成品装配制定短期的生产计划。
当采用 FAS时,可简化 MPS的编制,MPS和 FAS的协同运行,实现了从原材料的采购,部件的制造到最终产品的交货的整个计划过程。
MPS的编制原则(3/3)
exit
什么是需求
在 ERP中,需求是指对特定产品需要的数量和时间。需求可分为两种:独立需求和相关需求。
需求的种类及与MPS间的关系
(1)需求可分为两种:独立需求和相关需求。独立需求由 MPS来编制计划,相关需求由 MRP来完成计划编制工作。
(2)MPS安排指导生产以满足来自独立需求的需要,独立需求通常是指最终项目,但有时也指维修件,可洗件或工厂自用件,一般是预测而来的。
(3)在确定生产计划时,对独立需求,首先要集中几个数据来源。它们是:
,
,
,
,客户可选件和附件,
。
与独立需求有关的数据来源的解释
(1)未交付的订单:是指那些未发运的订单项目,可以是上期没完成拖欠下来,或是新的指定在本期内要求供贸的项目;
(2)预测:是用现有的和历史的资料来估计将来的可能需求;
(3)工厂内部需求:是将一个大的部件或成件作为最终项目产品来对待,以满足工厂内其他部门的需要;
(4)备件:是指销售给使用部门的一些另部件,以满足使用维护时更换的需要,如电视机厂生产的显象管等;
(5)客户的选件和附件:是指销管时独立于成品的,是根据客户的需要而配置的,这些选件也是独立需求。
准确确定需求的重要性
必须要保证这些需求数据的准确性,否则:
如果过低的估计了需求,则可能造成原材料短缺,临时增加任务使生产周期延长,生产过程失控;
如果估计过高,则可能造成库存品和在制品增加,资源闲置,资金积压。
因此,为了保证 MPS的准确和可靠性,以及为其后的 MRP打下基础,必须保证需求数据的准确性。
exit
在编制MPS计划时,一般根据需要将计划展望期按顺序划分为三个时区:需求时区(时区1)、计划时区(时区2)和预测时区(时区3),每个时区包含若干个计划周期。不同时区的分割点称为时界或时间栏。
下图是某产品单个生产计划在时间上的时区分布关系:
编制MPS计划的有关术语(1/13)
下图是某产品多个订单计划在时间上的时区分布关系:
编制MPS计划的有关术语(2/13)
时段: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50台 60台 30台 40台 15台 35台
时间顺序
总提前期 或 计划跨度
时区1
总装提前期
时区2
时区3
累计提前期(采购+加工)
需求时界
计划时界
某时刻
时区的划分,对MPS计划的编制将产生重要的影响
(1)在需求时区内,订单已经确定,此时区内产品生产数量和交货期一般是不能变动的;
(2)在计划时区内,表明企业已安排生产,产品生产数量和交货期一般也不能由MPS自动改变,需要变动时应有高层领导人员批准;
(3)在预测时区内,由于对客户的需求知道得很少,只好利用预测,预测时区内的产品数量和交货期可由系统任意进行变更。
编制MPS计划的有关术语(3/13)
毛需求量是指在任意给定的计划周期内,项目的总需求量。
在计算主生产计划项目的毛需求量时,要充分考虑该项目所在的时区(需求时区、计划时区和预测时区)。
(1)在需求时区内,订单已经确定,客户需求便取代了预测值,此时毛需求量为客户订单数量。
(2)在计划时区内,需要将预测需求和实际需求加
主生产计划MPS的编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