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美丽西直门内大街.docx


文档分类:幼儿/小学教育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美丽的西直门内大街
美丽的西直门内大街
西直门元时称和义门,明初在和义门旧址重建,是明、清时北京通往西部山区的门户,由城楼、箭楼、瓮城组成。城楼与箭楼均三檐两层。六十年月末修北京地
美丽的西直门内大街
美丽的西直门内大街
西直门元时称和义门,明初在和义门旧址重建,是明、清时北京通往西部山区的门户,由城楼、箭楼、瓮城组成。城楼与箭楼均三檐两层。六十年月末修北京地铁,将城楼、箭楼拆掉。拆掉箭楼之时,发现元代箭楼被包于明朝箭楼之内,甚为惊动,为当时新中国重要考古成就之一。
西直门原城楼(现立交桥主路东侧偏南地点)向东走约一公里至新街口丁字路口处,正对着原来西直门楼内侧的这条笔直的大街,即为西直门内大街。西直门内大街在明清、民国及解放初期都为东西两部分,以街北的崇元观胡同(现东新开胡同)和街南的北沟沿(现赵登禹路)为分界线,街西部
称西直门大街,街东部称新街口西大街(明清时曾称新开路、新街口西街)。1965年全市整顿地名,北京市政府才将两条大街归并为西直门内大街。
西直门内大街东段为新街口商业区, 多商业商铺。西段略少。
其130号为天主教堂,是旧时北京四大堂(东、西、南、北)
之一。建成最晚,现存建筑第三次复建于民国元年(1912
年)。有尖顶钟楼,1976年地震后拆掉。曾改为同仁堂中药提练厂,现已退出。
西直门内大街曾是皇家出行的要道,享受清水泼洒、黄土铺垫待遇(街北侧曾有间距相等的七口水井为泼洒道路专用井,平时铁盖封死,百姓不得动用,垫路用黄土取自土质较好的西外大柳树村)。
道路两侧有十七条临街老胡同,虽然这些胡同内老平房不断的被拆掉并相继建成玉桃园、新街口西里、国英园、冠英园等小区,但由于自明、清以来整体格局一直没有大的改变,所以这十七条胡同还能寻找获得。
街北十三条胡同有北顺城街、阔带胡同(由清时的口袋胡同与胡同内的裤腰带胡同归并起名)、蔡家大门、火药局、桦
皮厂、酱房大院、穿堂门、马相(明时称御马监)、北草厂、高井、三官庙、柳家大门、崇元观(因原有一座建于元代的石桥,此处曾称为红桥、横桥)。
路南四条胡同是南顺成街(现西直门南大街北段路东地点)、南小街、南草厂和北沟沿(今赵登禹路)。1965年在更改西直门大街名称时,街两侧的多条胡同也相继更名:将阔带胡同的一部分和蔡家大门并入胡同内的玉佛寺,更名为玉芙胡
同;将火药局并入胡同内的铁狮子庙胡同,更名铁狮子胡同;将三官庙称西章胡同;将柳家大门称青柳巷;将崇元观与胡
同内的东新开归并称东新开胡同样等。总之,这次地名更改将西直门周边大大小小百余条胡同中凡带有寺、庙、王爷等“封建色彩”及不文雅的名称全都改了,路南临街胡同只有赵
登禹路,在文革期间曾一时改称为中华路。
西直门内大街自明清时起,马路两侧就有众多的商业商铺,
这些商店面积都不大,最多二、三间门面,由于商铺一家挨
着一家,吃的、穿的、使的、用的,应有尽有。如:粮店、
米庄、油盐店、布铺、洋药店、中

美丽西直门内大街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春天资料屋
  • 文件大小20 KB
  • 时间2022-07-12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