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复式教学教案模板
第1篇:大兴小学复式教学
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大兴小学小班化理念下的复式教学 模式:两交叉——动静交叉、学习与游戏交叉。 :尊重差异讲授新课预习是很关键的,直接教学前,让学生根据老师的预习提纲,在“静”中先初读课文,运用工具书自学生字新词,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字词义,再细读课文,边默读边勾画,思考提纲中的问题。教师对学生的预习要认真检查。检查预习情况,一般在“动”中进行,针对存在的问题,给予补充说明,指导解疑。
2、“动”中精讲,“静”中实践
“动”中精是在“静”中预习的基础上,采取“师生共议,问题解疑”的方法,教师根据预习提纲提问学生,学生回答后,教师进行必要的讲解。“静”中实践,是教师将“动”中的教学内容,设计成一些书面作业认真练习。
上述肤浅的认识是针对复式教学特点而言的,当然,全面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关键在教师,在学习新《课程改革》的基础上,掌握复式教学的特点,探索复式教学的方法和规律,大胆改革教学方法和模式,课程改革的目标就会逐步实现。
二〇一四年十二月
第3篇:小学复式教学课题方案
“新课改下的复式教学”课题实施方案
一、课题研究的提出 本课题研究的现实背景
中国采用复式教学,始于清朝末年。《奏定学堂章程》的《学务纲要》,极力提倡师范教育。当时官费、自费去日本学习师范教育的很多。一批学生进入日本的宏文学院的师范科学习,修业年限自半年至三年不等,而多数为“速成生”。回国后,他们宣传师范教育和复式教学。其后,复式教学逐步在全国推行起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了普及教育,在人口居住分散、交通不便的山区、牧区和农村仍采用复式教学。
众所周知,课题研究的质量形成于课题研究的过程之中,有什么样的研究过程,就会有什么样的研究质量。要想使课题研究工作实现预期目标,真正落实于教育教学实践中,真正对教育教学质量和品位的提升、学生的发展和教师的发展产生应有的促进作用,就必须提升课题管理和指导的质量,实现过程管理的优化。但在实际中,由于对课题研究过程的管理、监控、指导的不到位,极大地影响了课题研究的质量。
目前,我校地处偏僻,人员流失严重,导致生源极少,鉴于此种情况,应该实行复式教学,那么在新课程改革下如何去实施复式教学呢?
二、理论依据
(一)“三善”理论依据。
“三善”即“善教,善学,善用”。它是全国中语会教研中心常务理事、中学高级教师、县教研员胡作忠同志创立和主持研究的国家级教研课题。课题研究重在学生知识能力培养,智能开发,兴趣激励,习惯养成,探索“轻负担,高质量”的教改之路。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着眼于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教育观念,面向全体学生,充分尊重学生个性,以学生自我教育和课堂民主化的教学方式教学,强调教师善教,学生善学,最终达到在生活中善用的目的。本人作为课题组成员,通过实践悟出:“三善”关键是个“善”字。开启教师交给学生学习钥匙的智库,激活学生思维,使学生知道怎样用钥匙去启动自己的慧心,擅于摄取有效时间主动去猎取知识,并能灵活而良好地运用知识。“三善”饱含着一个“创”字。革陈出新,用最新的方法教学。教学生以新理念去获取新的学法,同时也要求教师以创新教法行为去影响学生的创新学习,培养学生的创造性、适用性、灵活性和主动性。“三善”突出了一个“主”字,强调教师为“主导”,教学中多在提示、点拨、启发、诱导和评点上下功夫。教师做一个优秀的激励者、促进者、协调者和指导者。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多让学生动口,动脑,动手,以此凑响学生心中主动学习的琴弦,摆脱对教师的“依赖”,把健全人格个性的自由发展还给学生。“三善”精深的理论,为单式班复式教学实验的创立指引了航向,提供了崭新的思维线路理论依据。
小学复式教学教案模板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