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2015心肺复苏指南—王桂菊.ppt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7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7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7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2015 心肺复苏指南崇阳县人民医院王桂菊概念复苏,顾名思义,就是让死亡的人重新活过来心肺复苏(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CPR )是心肺复苏技术的目标,是针对心跳、呼吸停止所采取的抢救措施。即用按压心脏的方法形成暂时的人工循环并恢复自主搏动和血液循环,用人工呼吸代替自主呼吸并恢复自主呼吸达到恢复、苏醒和抢救生命的目的。猝死( Sudden death ) 指出乎预料之外的非暴力性死亡。急性症状发生后即刻或者在 24 小时内发生的意外死亡。目前大多数学者倾向于将猝死的时间限定在发病 1小时内。② WHO 定为发病后 6小时内死亡者为猝死。特点:①死亡急骤, ②死亡出人意料, ③自然死亡或非暴力死亡,死得不明不白死亡临床死亡标志——呼吸心搏停止特点——可逆生物学死亡标志——脑死亡特点——不可逆临床死亡向生物学死亡发展现代心肺复苏术的进展 1960 年以后,胸外按压、人工呼吸、电击除颤成为基本心肺复苏术的三大要素。 20 世纪 80 年代脑复苏( cerebral resuscitation ) 又被推至复苏学前沿,持续生命支持的理论得以发展。这是因为脑及其他重要脏器的复苏成功和充分血液再灌流与否决定着心肺复苏成功后病人生存质量。 20 世纪 90 年代由于循证医学发展的推动,人工通气,辅助循环装置等技术又有更深入的研究,改进方法,增加器材评估措施等带来心肺复苏术的快速进步。现代心肺复苏术的进展 1992 年 10 月美国 AHA 正式提出了“生存链”的概念,心脏骤停的存活率与生命链的“四个早期”息息相关: 早期识别危险征兆,求救并启动 EMS 系统; 早期基本心肺复苏; 早期电除颤; 早期 ALS 。现代心肺复苏术的进展 1998 年正式提出早期应用 AED 进行除颤的重要性,是另一个革命性飞跃。 AED 是 21 世纪心脏骤停的“灭火器”, AED 的使用可将猝死患者生存率提高到 50% 。各脏器对无氧缺血的耐受能力大脑-----4-6 分钟小脑-----10-15 分钟延髓-----20-25 分钟心肌和肾小管细胞----30 分钟肝细胞-----1-2 小时肺组织----- 大于 2小时无氧缺血时脑细胞损伤的进程•脑循环中断:  10 秒——脑氧储备耗尽 20-30 秒——脑电活动消失4分钟——脑内葡萄糖耗尽,糖无氧代谢停止5分钟——脑内 ATP 枯竭,能量代谢完全停止 4-6 分钟——脑神经元发生不可逆的病理改变6小时——脑组织均匀性溶解

2015心肺复苏指南—王桂菊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7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df158687
  • 文件大小7.70 MB
  • 时间2017-06-16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