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欣赏的审美能力
张 晶 摘要: 本文对欣赏中的审美过程、审美能力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音乐欣赏审美过程审美能力
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概括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音乐欣赏的审美能力
张 晶 摘要: 本文对欣赏中的审美过程、审美能力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音乐欣赏审美过程审美能力
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概括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而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想象力的增强,思维的活跃会大大提高学生欣赏音乐的能力。如:听钢琴独奏曲《牧童短笛》能使人联想到一副美轮美奂的生活美景:江南春色,小桥流水,青青草地,牧童横坐牛背,手拿短笛,信口吹奏,怡然自得。这种人们所熟悉的图景,其实正是作品所要塑造的形象。
教学过程应强调和体现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的原则。在教学中,应让学生参加到教学活动中去,使他们全身心地体验到音乐,感受到音乐。可让学生发挥特长,如表演舞蹈、钢琴、小提琴等,这样既可以使学生得到锻炼,又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竞争意识。如欣赏《伏尔加船夫曲》时,可以让学生注意体验乐曲表现的由远及近、由近及远的距离变化同力度大小的关系,这样与音乐欣赏相结合进行讲解、传授,效果更好。
一、音乐欣赏中的审美过程
(一)审美感知
审美感知是欣赏主体与欣赏对象进行初步接触的阶段,在这一阶段,欣赏者调动自己的听觉器官,接受音乐作品的音乐语言信息,并迅速将这些信息综合为整体,通过对形式特征的把握理解音乐的内涵。在审美感知阶段,人们的感性经验起着很重要的作用,这种感受会直接影响人们对音乐内涵的把握。马克思说:“对于不辨音律的耳朵来说,最美的音乐也是毫无意义的,音乐对它来说不是对象,因为我的对象只能是我的本质力量之一的确证,从而,它只能像我的本质力量作为一种主体能力而自为地存在着那样,因为对我来说任何一个对象的意义都以我的感觉所能感知的程度为限。”因此,对音乐音响的辨别力和感受力是进行审美感知的重要能力。
(二)审美体验
审美体验是整个审美过程的中心环节,是指欣赏主体在审美感知的基础上,对艺术作品进行再创造的过程。在这一阶段,欣赏主体逐渐变被动状态为主动状态,反过来作用于审美客体,体现为一种积极的审美再创造活动,在审美体验中想象、联想和情感是最活跃的心理因素。音乐欣赏能通过想象再加上音响提供的律动中,创造出另一个想象的艺术境界,如施特劳斯的圆舞曲《蓝色的多瑙河》那欢快、明朗、优美的旋律能够激发起人们对春天的想象:蓝天、白云、红花、绿草、明媚的阳光、清澈的溪流等,能使人们陶醉在音响与美妙的想象之中。在音乐审美体验阶段,情感的作用也极其重要。情感因素可以说贯穿于欣赏活动的全过程,只是在审美体验阶段更显得强烈和突出。
(三)审美启悟
审美启悟是整个欣赏活动的最高阶段,是指欣赏主体在审美体验的基础上进入了精神的自由境界,通过审美再创造活动,更深刻地领悟到音乐形象中的思想意蕴或深邃的意境,既得到赏心怡神的美的享受,又获得精神境界的提升。宗白华先生在论述艺术审美境界的创造时指出:“从直观感相的横写,活跃生命的传达,到最高灵境的启示,
音乐欣赏的审美能力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