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本教育培训心得体会
第1篇:生本教育培训心得体会_0
--- 老师在课堂上设计了“小组合作”环节,但也只是“蜻蜓点水”,几分钟而已,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可想而知,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们展示了生本教育的核心理论:全面依靠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学生的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要在自己的课堂中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有 困难找学生”。
二、一点认识 认识之一:我市高效教育综合改革,从最初教育理念的转变,到教学改革的实践,从最基本的建模到入模、创模,变化是巨大的,脚步是坚定的。回顾高效教育,对照生本教育,我觉得二者并不矛盾。首先,“生本课堂”与“高效课堂”它们虽然叫法不同,但从理念、模式上来看,有着相通互融之处。它们都强调“学生是主体,是学习的主人”,都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其次,高效课堂与生本课堂的理念是一致的。我们的高效课堂提出“独学、对学、群学”三种学习方式,“独学”就是学生个体的学,“对学”就是同桌、小组之间的合作学,“群学”就是教师组织、引领下的全班交流分享。这样的学习方式与生本课堂的学习方式是一致的;高效课堂的流程是“自学、展示、反馈”,与生本课堂重课前预习、重课堂展示是相一致的,是相通互融的。
生本教育与我们高效教育模式并不冲突,关键是要找一个切合点,把生本教育与我们现在的教学模式有机结合起来。
认识之二:学“语文”不是学“语文课本”,“教材无非就是个例子”,生本教育中尤显突出。郭思乐教授明确指出:“语文需要直接的读和想,而不是进行语文分析、搞字词句篇的拆零研究,前者才是人的语文素养形成的基本过程。”学习语文的目的在于形成学生听说读写的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涵养学生的人文素养。语文学习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表情达意,生本语文课堂没有了传统语文教学对文本的条分缕析,更大限度地容纳了学生不同的思想和情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我们所
观摩的语文课《动物的节能术》中,对课文,学生学习的并不多,学习的主要精力放在展示交流中,即由文中的动物节能术引出其他形形色色的动物节能术,这就需要学生在课前阅读与之相关的各种课外读物。这使得生本教育的语文不仅是一个学习某一篇课文的课堂,它课堂的容量是一篇课文的几倍甚至几十倍,在交流的过程中学生得以分享到许多的相关知识。我想,对这篇文章的学习也不仅止于这节课,课前学生搜集阅读有关动物节能术的文章,这是自主学习的一个开始,经过这节课的推动,让学生能在课后更有兴趣地寻读这一类型的课外读物,这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一个课后延续。生本课堂环节简单,主要任务就是借助生本教材中的课文以读引读,以读促读,以读引说,帮助学生在大阅读,大交流,大表达中获得不简单的发展。 认识之三:生本教育强调“有困难找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要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我们要做的就是放手,变师本的“有为”为生本的“无为”,但绝不是放任自流,无所作为。江苏荆志强老师在报告中为我们展示了一幅图片,大家可能还记忆犹新。教室前方放有他的专座,平时他的主要工作就是把学习任务交给学生,自己则悠闲自在的喝喝茶,看看报,这样的老师何等惬意!但细细思量,要成为一个幸福的教师绝不仅仅如此,可能要站得更高。生本课堂的老师是“不见自我”的,老师从台前退到幕后,要干什么?——“心为”:前臵学习中,学生掌握了大量的资料,但这大量的资料以何种方式呈现出来?老师要思考;学生在课堂上要获得何种提升?老师要思考。课堂不仅是展示,课堂要交流,要提升。所有这些,老师都要做到心中 开之后,学生就可以钻得进,又可以出得来;对生本也要心中有数。我们得为学生指引一个方向,手一挥,千军万马齐奔腾。总之,在这个过程中,老师既要“小心的释放出自己的思想”, 又不能让“老师的意志”搬家;既要让学生品尝到成功的乐趣,还得让大家在分享中提升。
认识之四:生本教育下也有“差生”。两极分化严重,后进生云集常常困扰着我们,与刘映桃校长的交流
生本教育培训心得体会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