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蒹葭教案设计.docx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9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9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9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The final revision was on November 23, 2020
蒹葭教案设计
《蒹葭》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
1、了解《诗经》的常识。
2、让学生在把握全诗感情基调的基础上,准确、流
同学快速背诵这首诗,并介绍速背的经验。 
导入:《诗经》距今有多少时间了
(用以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
1、多媒体投影薄雾中的水边芦苇,芦叶萧萧,茫茫苍苍。在这个画面的衬托下,投影出诗歌原文。 (为学生创设学习情景)
2、请全班同学推荐一位同学有表情的朗读一遍《蒹葭》。
(若学生读得不理想教师可以启发:如果你是在表达对你很喜欢的一位朋友的感情,你应该怎样读)
3、课文释疑:
(如有学习难点,师生共同完成,但尽量让学生独自探究出答案。)
疏通文句部分,必须要明确的文言词法句法知识是:
(1)通假字。例如:“白露凄凄”中“凄”“萋”意为“茂盛的样子”。
(2)古今异义。例如:“道阻且右”中,“右”意为“迂回,弯弯曲曲”,这是古义,“右”的今义是表示方位。(今义不是又古义演变而来。)
(3)本义,有这个本义,后又引申出一词多义。例如:“白露未已”中,“已”意为“止”(未干之意)这是它的许多其他的意义。
教师引领学生感受诗中的含蓄美、意境美、朦胧美。
在《水边的阿蒂丽娜》的音乐声中,教师范读,学生思考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熟读成诵。(男女声交替读、齐读等各种形式朗读。)
学生聆听
学生讨论
学生思考,课后完成。
(教师提示:重点理解“伊人”指代什么或隐喻什么)
1、追念意中人。 表达了诗人对所敬仰思慕之人的追求(不限于男性对女性的追求),以及这种追求无法实现的惆怅之情(可望而不可求)。
2、招贤私隐之情。抒发了作者对贤人或隐居之君子的思慕之情。
3、对人生际遇的感慨。抒发了诗人对心目中理
想、境界、机遇等的追求之情。
【整体感知诗歌的思想内容:向往和追求自己所景仰、热爱的人却求而不得后,流露出迷茫忧郁感伤的感情。】
问:诗人为什么迷茫忧郁感伤呢
渴慕倾心于伊人,执着地追求,不怕道路的艰险,然而伊人却宛在水中央,如镜中花,水中月可望而不可即,求而故苦闷感伤忧郁不得。
问:诗歌中哪一些诗句表现了诗人渴慕伊人,历经艰险,执着追求,然而却求而不得的苦闷感伤情怀
明确: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道阻且长”、“道阻且跻”、“道阻且右”说明爱的道路上困难重重,道路曲折艰险。 然而尽管道路曲折艰险,诗人却仍然“溯洄从之”、“溯游从之”,为了伊人,上下求索追寻,表达了诗人追求所爱的坚强意志。“宛在水中央”、“宛在水中坻”、“宛在水中沚”表达伊人在望,然而却可望而不可即的无限怅惘忧郁苦闷情怀。
问:诗歌中哪一些诗句描写了景物所写景物有怎样的特点写景有什么作用
明确:首章的“苍苍”,次章的“凄凄”,末章的“采采”,把深秋凄凉的气氛渲染得越来越浓,烘托出诗人当时所在的环境十分清冷,心境十分寂寞。白露“为霜”、“未曦”、“未已”的变换,描绘出朝露成霜而又融为秋水的渐变情状与过程,形象地画出了时间发展的轨迹,说明诗人天刚放亮就来到河滨,直呆到太阳东升。试想,他独

蒹葭教案设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9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菩提本无树
  • 文件大小46 KB
  • 时间2022-07-13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