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论和谐社会视域下加强高校贫困生感恩教育.doc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10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0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0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1 论和谐社会视域下加强高校贫困生感恩教育【摘要】感恩意识是构建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 但在国家、社会和学校不断加大对贫困生资助力度的同时,却出现了许多贫困生感恩意识淡漠甚至丧失的现象,这成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一大不和谐音符。因此, 加强高校贫困生感恩教育, 塑造贫困生健全人格, 应当成为高校德育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关键词】和谐社会;高校贫困生;感恩教育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命题,并且把和谐社会的建设放在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并列的突出位置, 这不但对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 而且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指明了新的方向。和谐社会本质上要求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达到全方位的和谐。而感恩意识正是构建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全方位和谐的重要因素。感恩是指对自然、社会和他人给自己的恩惠和方便的 2 由衷认可, 并真诚回报的一种认识、情感和行为。感恩教育就是教育者运用一定的教育方法与手段, 通过一定的感恩教育内容对受教育者实施的知恩、感恩、报恩的人文教育。正如马克思所说“人是社会的人, 不可能独立于社会和他人而单独存在。”历史悠久的中华民族虽然拥有含蓄、内敛的情感表达特征,但也有“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古训。学会感恩, 对于个人, 有助于人格的健康发展, 用感恩心来融化人的自私心、冷漠心和自卑心, 培养与人为善, 助人为乐的品德; 对于社会, 可以密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增强人与人的感情交流,形成一个相互理解、相互关爱的和谐社会。从 1999 年以来, 我国高校的不断扩招, 使得贫困生人数急剧增加, 这为和谐社会的创建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但随着国家对于贫困生资助方式的不断推新和资助力度的不断加大, 高校中已形成了一道助困的和谐风景线。虽然国家对于贫困生的助困力度较大, 但许多贫困生在受助后却很少表现出感恩意识, 甚至出现了忘恩负义的行为, 这成为了高校中一大不和谐的音符, 这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极其不利的。因此,加强高校贫困生的感恩教育已势在必行。一、国家、社会、学校应高度重视贫困生据教育部 2004 年的统计, 在全国普通高校中, 贫困生约 240 万人, 占到了在校总人数的 20% , 其中特别困难学生约 160 万人, 占在校总人数的 5% ~ 10% 。高校贫困生人数的 3 激增及由学生经济困难所引发的一系列问题受到了全社会的高度关注。国家、社会、学校都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加大了对贫困生的助困力度。(一)物质资助力度逐年增强为了实现“不让一个贫困生因为交不起学费而失学”的承诺, 目前各高校都基本建立了以“奖、贷、助、补、减”为核心的助困体系。奖即国家、省政府、学校或社会、个人设立奖学金。贷即国家助学贷款, 在校期间贷款利息全部由财政补贴,毕业后 1至2 年内开始还贷, 6 年内还清。助是指学校在教学、科研、管理、后勤及校园环境维护等方面, 为贫困生设置勤工助学岗位。补是指目前省财政厅划拨出一笔专款用于给贫困生做生活费补助和伙食费补助。减即学费减免, 按照国家规定, 高校对部分缴纳学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学费全免或半免。(二)精神层面关注度逐渐提高在物质资助力度逐年增强的同时,各界对贫困生在心理、精神层面上的关注程度也在逐渐提高。帮助贫困生克服自卑心理, 引导他们树立

论和谐社会视域下加强高校贫困生感恩教育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0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apaihuai48
  • 文件大小79 KB
  • 时间2017-06-18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