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高校毕业生结构性失业问题研究.doc


文档分类:管理/人力资源 | 页数:约9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9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9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1 高校毕业生结构性失业问题研究摘要:从 1999 年大学扩招至今, 中国的大学教育已完成了从“精英教育”到“大众教育”的转变。随着大学生人数的逐年上升, 毕业生就业率也在逐年下降。从结构性失业的视角分析可看出了大学生结构性失业现象的原因,从而总结出了如何解决我国高校毕业生结构性失业问题的对策和措施。关键词:高校毕业生;结构性失业;问题;对策 2003 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为 212 万, 2004 年增加到 280 万, 2005 年达到 338 万, 2006 年高达 413 万人, 200 7 年达到 495 万人,预计 2008 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总人数将达 532 万,创历史新高,而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率 2003 年为 83% , 2005 年为 % 。与此同时,调查发现, 目前我国 45% 的企业招不到合适的员工。这些触目惊心的数字不仅仅反应出了大学生就业难的表面现象, 也从更深层次上反映出我国当今社会失业的现状。 2 一、大学生结构性失业界定近年来,我国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势非常严峻。从供求关系看, 国家整体就业形势不佳, 社会所能提供的就业岗位不能满足就业人数的需求。据教育部统计,自 2000 年以来, 高校毕业生每年以 20% 的速度增长,需求小于供给,出现严重的供过于求。然而,按照市场经济国家的普遍发展历史,市场经济体制需要和有能力吸收比中国现在多得多的大学毕业生, 中国大学生不是太多而是太少。如果按照大学生占适龄人口( 18— 22岁) 的比重, 2003 年中接近的菲律宾和泰国就达到 31% 和 35% , 就连印度都有 16% ,西方国家更达到 50% ~ 80% 。在 2000 年的劳动适龄人口中,中国的大学毕业劳动力所占比重仅有 5% , 而美国达到 35% 。以此推算, 我国高等教育的市场需求是巨大的。与美国等发达国家不同的是,我国大学毕业生失业, 既不是经济危机造成的, 也不是周期性经济运行规律的结果, 它属于结构性失业, 是社会经济结构转型的产物。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的陈宇主任曾经说:“劳动力总量过剩和结构性失业交织在一起, 影响了中国大学毕业生的就业, 至少在本世纪前 20年, 这都是非常严峻的问题。”现代经济学理论认为, 失业分为三种: 总量失业、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大学生结构性失业是指由于中国 3 经济结构调整和区域经济结构、职场“经验准入”要求等市场需求因素发生变化与大学生适应这一变化所需的知识结构、专业素质、职场经验、就业观念、信息占有、高校分布和专业人数分布等不匹配而引发的职位空缺与失业并存的现象。二、大学生结构性失业的成因分析(一)应聘大学生人数增多,企业招聘条件抬高近年来, 全国高等学校的毕业生人数明显增多,企业在招聘人员时的选择余地非常大, 招聘门槛越来越高, 条件越来越苛刻。例如, 性别、学校、学历和专业等因素对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影响依然明显。一般而言,男性、重点高校、本科以上学历的毕业生相对其他毕业生较容易找到工作, 进而导致这些影响就业的因素呈现结构性失衡。此外, 企业也会提出关于工作经验的要求,即使是针对毕业生的人才交流会, 要求求职者具有 2—3 年的工作经验也是常有的事。职场“经验准入”门槛过高,已成为许多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工作的原因之一。(二

高校毕业生结构性失业问题研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9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apaihuai80
  • 文件大小78 KB
  • 时间2017-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