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有删减) 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 —2020 年)》(以下简称《教育规划纲要》), 制定本规划。一、以新理念引领教育现代化(一)发展环境。“十二五”时期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我国教育改革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深入推进,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有效落实,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持续向好,教育现代化取得新进展,为促进经济发展、社会和谐、文化繁荣作出重要贡献。教育总体发展水平进入世界中上行列。九年义务教育全面普及,进入均衡发展新阶段,学前三年毛入园率提前实现《教育规划纲要》 2020 年目标,高中阶段教育基本普及,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基本确立,高等教育大众化水平显著提升,继续教育持续发展,全民终身学习的态势初步形成。教育质量稳步提升,我国学生在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开展的国际学生评估项目中表现良好,我国成为国际工程联盟本科教育互认协议成员,一批高校和学科世界排名显著提升。教育公平取得重要进展。城乡和区域教育发展差距进一步缩小,大中城市义务教育阶段“择校热”有所缓解,国家助学制度更加完善,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深入实施,贫困地区学生的体质健康得到改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农村留守儿童、残疾学生受教育权利得到更好保障,中西部地区特别是农村学生接受优质高等教育的机会明显增加。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显著增强。职业学校每年输送近 1000 万名技术技能人才,开展培训上亿人次。普通本科高校累计输送 2000 多万名专业人才。高等学校牵头承担了一大批国家重大科学研究任务和重大工程项目,产出了一大批服务国家战略、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标志性研究成果,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成效明显。教育发展能力显著提升。教育投入实现历史性突破, 2012 年首次实现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 4% 的目标,生均拨款制度逐步建立,各级各类学校特别是农村学校办学条件有较大改善,教师队伍素质进一步提高,教育信息化全面推进。教育对外开放水平显著提升,国际影响力稳步增强。教育体制改革取得重要进展,人才培养体制、办学体制、管理体制、评价体制、保障体制改革全面深化,一些重点领域和环节取得突破性进展。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全面启动, 现代教育督导体系进一步完善。总体来看,《教育规划纲要》确定的阶段性目标如期实现,教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圆满收官,我的新阶段。专栏 1 教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主要目标实现情况指标单位“十二五”规划目标 2015 年实现情况学前教育在园幼儿数学前三年毛入园率万人% 3700 65. 0 4265 75. 0 九年义务教育在校生巩固率万人% 16100 14004 高中阶段教育在校生其中:中等职业教育毛入学率万人万人% 4500 2250 87. 0 4038 1657 87. 0 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在校生其中:研究生毛入学率万人万人万人% 3350 3080 170 3647 3452 191 人力资源开发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主要劳动年龄人口接受高等教育的比例年% 注: 1. 高等教育在校生含普通本专科、成人本专科和全日制研究生在校生。 2. 研究生数为全日制研究生在校生数。 3. 主要劳动年龄人口指 20— 59 岁人口。“十三五”时期, 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面临诸多矛盾叠加、风险隐患增多的严峻挑战。有效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不断开拓发展新境界,对实现教育现代化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新任务、新要求。从国际看,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 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在相当长时期依然存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智能机器人、三维(3D)打印等现代技术深刻改变着人类的思维、生产、生活和学习方式,国际竞争日趋激烈,人才培养与争夺成为焦点。优先发展教育,构建现代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培养大批创新人才,已成为人类共同面临的重大课题和应对诸多复杂挑战、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从国内看,统筹推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实现 2020 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实施“中国制造 2025 ”和“一带一路”建设等战略,迫切需要教育优化人才培养结构,加快培养各类紧缺人才。保障基本民生,实现
(本文有删减)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