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疾人事迹材料
残疾人事迹材料1
杨xx,男,1974年诞生,肢体四级残疾,中学文化,中共党员,中级职业农夫,太白县北川蔬菜产销专业合作社理事长。
他作为一名职业农夫,在近几年的农业种植过程中获得了珍贵阅历,在致富发展的道路上
1999年年底,学有所成的他,谢绝了西安盲人按摩医院的挽留,毅然踏上了回家的旅途,起先了他人生的创业奋斗历程。
20xx年年初,他租用亲戚的草铺,在牟平区牟山路开了一家按摩推拿店。刚起先,店里冷冷清清,无人问津,残酷的现实,让他有了关门的念头。但他又不甘心。心想:这推拿按摩技术就这样白学了?是不是自己的技法不好?还是收费过高?他起先反思,不能让学到手的技术,就这样没有用武之地。他试着免费为有颈肩腰腿疼的熟人和挚友推拿,经过他的推拿按摩,都说效果不错,这样一传十,十传百,他的推拿按摩店一下火了。这样4年来,他克服了常人都难以克服的困难,生意越来越好。创业胜利后,不忘回报社会,他用学到的学问,又培训了2名学员。
20xx年,为了长远发展,他又花5万元在东油小区购买了一处门市,又起先了新一轮的创业。
残疾人事迹材料3
二九一农场共有人口19000人,住户6900户,现有各类残疾人452人。20xx年农场残联作为垦区第一个单列的场级残联,在上级残联和农场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人为本,以“家”为阵地,努力提高为残疾人服务水平,保障了残疾人同等参加农场的各项生活,共享农场发展成果。
一、加强基础建设,建立以“残疾人之家”为中心的康复训练网络
为提高“残疾人之家”服务功能基础建设,在农场职工医院和街道社区建立了为残疾人服务的康复训练中心。各管理区卫生院建立康复站,作业站卫生所建立康复室,帮助残疾人复原身体机能,为不同残疾类型的挚友供应康复服务,增加他们参加社会生活的实力。农场社区以“残疾人之家”康复训练中心为载体,加强“残疾人之家”服务功能基础建设,配备液晶电视、电脑、投影仪,建立图书室,制做宣扬栏,努力为残疾人供应各项服务,使“残疾人之家”成为残疾人生活中的精神乐园。真正实现了“康复进社区,服务到家庭”的目标,使残疾人在“家”中能够得到便捷的康复训练和服务,帮助处在社会边缘的残疾人回来生活主航道,让残疾人群体享有和谐社会的暖和。
二、实行有力措施,建立为“残疾人之家”服务保障机制
农场从建立机制入手,把“残疾人之家”创建工作纳入到单位的“十一五”发展规划之中,为“残疾人之家”服务保障机制创建了良好的条件。一是建立残疾之家信息网络机制,建立上下联动、便捷有效的康复服务信息网络机制,在“家”中分类建立了康复服务档案,建档率达到了90%。二是建立服务运作机制。以农场职工医院、街道社区为中心,对有康复需求的残疾人实施康复治疗和训练。三是建立合理利用资源机制。利用街道社区居民委中空置的场所,开设残疾人康复训练场所。四是建立目标考核机制。将残疾人康复工作纳入农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建设规划、卫生规划,列入相关部门及工作人员工作目标考核之中。
三、发挥“家”的作用,实施解困救助行动,保障和维护残疾人的合法权益
农场残联发挥“残疾人之家”的作用,为解决残疾人生活、学习、就业、康复、维权等方面的迫切需求和实际困难做了以下工作。街道社区残疾人联合会支配8名有劳动实力的残疾人清扫街道,年人均收入都在8000元以上。为75名残疾人办理了低保。争取国家彩票公益金20万元,农场匹配20万元,为80户残疾人家庭进行房屋修缮,如农场残联投入8000余元为二级精神残疾人申敏更换了塑钢窗,并对墙体和屋顶进行了修理。为一二类贫困残疾人担当网上评残费。为精残知青鲁月秋办理医疗保险。近年来农场共为各类残疾人担当医疗费用近15万元,如为精神患者李树森担当31725元的更换骨股头费用及护理费;为残疾人郭松联系安装假肢。农场各界组织助残志愿者为行动不便的残疾人家庭供应常年的生活服务,还常常到敬老院为残疾老人演出,让他们在心里上对生活有个主动的看法。
二九一农场“残疾人之家”的创建工作在社会各界的爱心帮扶下得到了健康的发展,使残疾人的事业真正做到了有人管、有人帮、有人关切,“残疾人之家”的合法权益得到了有效的保障,残疾人的生活也越来越美妙,社会也越来越和谐。
残疾人事迹材料4
张书平,男,汉族。1972年6月21日诞生,初中文化,家住安徽省宣城市郎溪县涛城镇黄墅村涂湾组,现任黄墅村残疾人协理员。 1990年,初中毕业的张书平为变更家庭生活窘境当上了木工学徒。他勤奋好学,刻苦钻研,虚心向师父求教,最终换来了一手好木工手艺,从今,起先从事木工行业,起早贪黑,吃苦耐劳,一干就是十几年。靠着精湛的手艺,他的生活越来越红火。
正值张书平意气风发地幻想干一番事业的时
残疾人事迹材料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