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门宴》听课随笔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通过听《鸿门宴》这节形式新颖的公开课,作为一线的语文教师,感触颇多。
作为“探究式阅读教学”的一节公开课,教师将“自主赏析课文,《鸿门宴》听课随笔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通过听《鸿门宴》这节形式新颖的公开课,作为一线的语文教师,感触颇多。
作为“探究式阅读教学”的一节公开课,教师将“自主赏析课文,掌握人物语言及简单动作描写展示人物个性的写作方法,体会文章的‘文无定格,贵在鲜活’”作为教学目标,把教学重点放在“体会人物语言、动作与人物性格的一致性。体会文章形式自由活泼,贴近日常生活,新颖生动,具有真实的情感体验”上。目标和重点第一扣准了教材对于本课的课程定位“文无定格,贵在鲜活”,没有天马行空,另起灶炉;第二明确了教学方向“掌握以人物语言及简单动作描写展示人物个性的写作方法”,为自主赏析、探究阅读的方式提供了可操作的平台。
传统的文言文教学通常是教师串讲、学生背诵,重视的只是字词的解释、课文的翻译、语法的现象,文质兼美的课文整体往往被割裂成支离破碎的零散知识,丧失了它原有的系统性和审美价值。而这一节语文课文只是突破了这些误区,回归到文言文的整体阅读教学上来。教师的课前准备很充足,由《鸿门宴》的历史背景导入,不仅引起了学生的阅读探究兴趣,还为后面分析人物性格埋下了伏笔。接下来通过学生阅读单元提示、了解编者设计本篇课文的用意,将翻译仅作为预习作业,而着重阅读感知:激烈斗争中人物性格的揭示;分析评价“鸿门宴”上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别是对比分析刘邦、项羽的人物性格。真正让中专生思考应该做怎样的人,要做像刘邦那样善于用人、能言善辩、善于应变、机智过人、善用心计的人。而不做项羽那样不善用人、寡谋轻信、优柔寡断、坦率而少谋、略沽名钓誉的人。
这节课的亮点在于让学生在对比中体会、鉴赏文章,学会从单元提示的角度,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同时让学生自主提出问题,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教师没有面面俱到的教学,而是鼓励学生抓住自己最感兴趣的一点,做较深入的探究。在《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的前言部分,编者也强调:“文学作品是多种因素的复合体,教材在一章之中列举一些作品,并不意味着这些作品只能从这一章所提供的角度进行欣赏。在具体阅读和在今后的理解运用中,完全可以引入另外一些角度,以获得对作品形象和情感的整体感知与把握。”因此,教师灵活地把握了教材的重难点,既涵盖了教学目标的要求,也没有挫伤学生探究问题的积极性。教师做到了以学习者为中心,改变了传统的灌输式教学,让学生在课堂上既动手又动脑,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题的教学原则。学生对课题的研究和实践不是纸上谈兵、闭门造车,而是通过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和研究问题,去了解知识的产力和发展过程,最后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问题。
谈到不足,也是目前探究式阅读课堂教学的通病,即探究学习过程缺乏有效指导。探究式学习对学生来说应该还是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如果缺乏对他们探究方法的指导,那么就容易流于形式。小组讨论不是在明确的团体目标指引下的群体学习行为
《鸿门宴》听课随笔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