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舞蹈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研究
作者:殷芳园
摘 要:舞蹈教学是激发学生潜能与创造力的过程,教师应以提高学生的创造力为主要教学目标。高校的舞蹈教学应在业培养出技能与创造力兼备的人才。
二、高校舞蹈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策略
(一)创设意境以激发学生的思维
舞蹈教学不应是枯燥乏味的,应该活灵活现、丰富多彩。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制定风格各异的教学场景,为学生营造贴合教学内容的模拟场景,引领学生设身处地地进行思考与理解,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以此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思维的活跃性。以民族舞中蒙古族舞蹈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将课堂情境设定为广袤无垠的大草原,学生们扮演草原上辛勤劳作的挤奶姑娘,姑娘们左手提着奶痛,右手提压手腕,三五成群,嬉戏打闹,动作时而稳重矫健,时而轻快活泼,表演出挤奶姑娘劳作的场景。表演牵羊时应该一边轻柔地抚摸小羊,一边表现出对家乡草原的热爱;表演挤奶时应该一边卖力地挤奶,一边表现出收获的喜悦。这样的意境教学不仅使课堂充满了趣味,更能使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与演绎。
(二)激发学生对舞蹈的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收获与学习兴趣成正比,因此激发学生对于舞蹈学习的兴趣是至关重要的。不难发现,学生们在遇到感兴趣的教学内容时会表现出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也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程中去,抱以最大的热忱与努力,丝毫不会疲倦,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都能够达到最高。因此,只要能激发出学生对于舞蹈学习的兴趣,激发出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学生们将会把日常生活中每一个动作都转化为舞蹈的灵感,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快乐[2]。所以教师应该不断摸索学生感兴趣的教学环节,以此为突破点,着重进行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引领学生全身心地投入教学当中。
首先,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喜好来编排舞蹈动作,在示范的同时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此基础上,抓住时机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引导与教学,让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勇于尝试,这样学生就会积极主动地沉浸在课堂学习上,自然而然地加入舞蹈动作的思考与创编当中。其次,教师可以在教学环节中多加入游戏等充满趣味的活动。艺术的学习不同于体育项目的生理训练,也不同于文化课的循规蹈矩,教师既不能只着重于理论知识的培养,也不能只强调技能的提高,应该将二者有机结合,在实践中领悟理论知识的内涵,为学生创造自主练习的机会,并且可以在练习的过程中加入自己想要或熟知的动作,让学生们自由发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主观能动性。死板的理论教学和枯燥的技能训练只会扼杀学生对于舞蹈学习的欲望,让学生只会麻木地背书和机械地训练,从而形成懒于思考的毛病,甚至产生舞蹈学习的抵触心理,这样不利于教师教学的开展,也不利于舞蹈人才的培养。因此,教师可以多利用游戏等趣味性十足的活动来代替枯燥死板的教学环节,让学生参与其中,寓教于乐。
(三)提升舞蹈教师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教师教学成果的好与坏不仅取决于其学识渊博与否,还在于其能否将灌输式教学转变为引导式教学。高校的教学更是需要以引导为主,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应当明确自身的定位,充分发挥引导作用,做课堂的
高校舞蹈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研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