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辛亥革命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主讲内容: 一、夺取政权:武昌起义二、观点对撞:三次论战三、建立政权:中华民国四、巩固政权: 《临时约法》五、政治评价:丰功伟绩思考题: • 、正义性、进步性的? • 2. 分析三民主义学说的内容,指出三民主义的局限性? • 3. 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统治,为什么仍说它是失败的? •4、在 20 世纪初期的中国,要想革命取得成功,要具备哪些必要的条件? 广义: 的辛亥革命是指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为推翻清王朝帝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全过程。全过程。狭义: 因武昌起义发生于旧历辛亥年,人们把武昌起义称为狭义的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的概念一、夺取政权:武昌起义 : : 1911 年 10 月 10 日攻下武汉三镇,成立湖北军政府 :各省响应,宣布独立思考: 你认为武昌起义的爆发、全国革命形势的发展及清政府的土崩瓦解是偶然的吗? 一、夺取政权:武昌起义 : 1911 年 10 月 10 日 :攻下武汉三镇,成立湖北军政府 :各省响应,宣布独立 1、必要性: 2、经济: 3、阶级: 4、思想: 5、组织: 6、军事: 7、时机: 《辛丑条约》签订,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新政、预备立宪客观促进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甲午战后登上历史的舞台。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广泛传播。兴中会、同盟会等革命团体和革命政党。革命的背景革命的背景 1、必要性: 2、经济: 3、阶级: 4、思想: 5、组织: 6、军事: 7、时机: 《辛丑条约》签订,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新政、预备立宪客观促进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甲午战后登上历史的舞台。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广泛传播。兴中会、同盟会等革命团体和革命政党。革命的背景革命的背景革命党人发动一系列武装起义。四川保路运动使武汉兵力空虚。
第三章 辛亥革命(12-3)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