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
教学内容:
义务教化课程标准试验教材数学第四册第68―71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生活情境相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不同的方法做出角。
2、使学生知道角有活动,了解1克、1千克大约有多重,从而初步建立起1克和1千克的观念。
3.相识常见的秤。
教材第86页介绍了一些常用的秤。老师可依据实际状况打算一些常用的秤,如天平、盘秤、电子秤、弹簧秤等,使学生了解在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秤可以帮助我们知道物品的轻重。可以先让学生说一说,在日常生活中在什么地方见到过这些秤,使学生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亲密联系。再让学生相识这些工具,练习读取秤上的数值。但应留意不要要求过高,只要学生能读出整十、整百克和整千克就可以了。
4.解决问题。
教材第87页选择学生身边的事物,让学生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教学时,老师可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设计生动好玩的数学教学活动。如让学生调查家里买的苹果和鸡蛋的质量和数量,并推算一下大约多少个苹果重1千克,大约多少个鸡蛋重1千克。还可以让学生依据教材中所给的素材提出一些计算的问题。使学生在生动、详细的情境中加深对克和千克的理解。
5.培育学生的估测意识。
在学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后,老师应给学生们供应先估测再实测的练习。如在教学教材第87页做一做中第2题时,老师可以让学生分小组活动。在小组内活动时,依次出示大家带来的物品,让每个学生都先估一估,记录下来,再选择合适的秤称一称,比较估测与实际测量所得结果的差别,从而不断修正自己的估测策略。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3
(一)使学生理解三角形的意义,驾驭三角形的特征。
(二)利于学具培育学生动手实力、视察实力和归纳概括实力。
通过动手实践学生自己领悟三角形的意义和特征,既是教学的重点,也是学习的难点。
(一)复习打算
1、下面各是什么角?
说出什么叫直角、锐角、钝角?
组成角的两条边是什么线?
2、家在本子上画出直角(用三角板)、锐角、钝角各一个。
小结:我们已经学习了线段和角,假如把角的两条边改为线段,把角的两个端点连起来会出现什么图形?(三角形)
我们今日就来探讨和相识三角形。(板书课题:三角形的相识)
(二)学习新课
1、理解三角形的意义。
(1)我们已学过三角形,你能举例说出哪些物体的面是三角形吗?(红领巾等)
(2)利于学具,动手做三角形,小组内比一比有什么不同?
(3)结合复习题,思索探讨:
①三角形是几条线段围成的?
②什么样的图形叫三角形?
在探讨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概括: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围成的,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4)巩固概念。
①找一找,哪些是三角形?(投影)
②用三条线段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这句话对不对?为什么?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老师强调,看一个图形是不是三角形,要从两方面看:一是看只有三条线段,二是要看是否围成的封闭图形。
2、驾驭三角形的特征。
刚才大家找出这么多三角形,它们的形态各不相同,进一步视察一下,这些三角形有没有共同的地方?
启发学生明确:它们都是三条线段围成的,它们都有三个角,都有三个顶点。
再引导学生概括:围成三角形的每条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边,每两条线段的交点叫做三角形的顶点。
3、教学三角形的特性。
我们学习的三角形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地方要用到,像自行车的车架、房梁架等。为什么要用三角形的呢?我们来做一次试验。
老师用事先打算好的木框,让同学们拉一拉。
先拉五边形木框。(变形)
再拉四边形木框。(变形)
后拉三角形木框。(拉不动,三角形不变)。
提问:通过三角形木框拉不动,你明白了什么道理?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学生动手实践,老师引导学生明确:三角形的三条边长度固定,三角形的形态和大小就固定不变了。因而三角形具有稳定性。这就是三角形的特征。
你能举诞生活中有哪些用到三角形的特性吗?(椅子腿松动了,可以固定一个三角形铁架)
(三)巩固反馈
1、说说三角形的意义、特征。
2、三角形有什么特性?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4
教学目标:
1、经验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体验统计结果在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并学会用统计表或方块统计图来表示数据整理的结果。
2、在学习统计的过程中发展数学思索,能从统计的角度提出并解决与数据信息有关的问题。
3、参加合作沟通的学习活动,培育数学学习的主动情感和良好的合作学习的习惯。
教学重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