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八年级第一学期教学设计徐汇教师进修学院《第一章声》 1 声波的产生和传播田林三中张美兰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1) 知道任何发声体都在振动。(2) 知道声波的产生。(3) 知道常温下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知道空气中的声速还跟气温有关。知道不同介质中声速不同。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感受发声体的振动。观察振动在介质中的传播。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声波的传播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 声波的传播。难点: 声波的传播形式。三、教学资源与实验器材教师: 真空罩、抽气机、闹铃、低频扬声器、纵波演示仪( 弹簧)。学生: 音叉、钢锯条、薄橡皮膜、杯子、钢锯条、蜡烛。四、教学设计思路本节课从阅读和讲解本章的章导图引入新课,通过学生的感受和 3 个演示实验引导学生总结出振动产生声音的结论。通过 3 个演示和 1 个学生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声音可以在固、液、气三种介质中传播。由于声波的形式和传播过程较抽象, 用弹簧波的演示实验来类比声波的传播效果比较好。接下来通过阅读教材和列举生活中的实例使学生了解不同介质中声音传播速度不同。结尾可请同学通过实例小结本节课的内容。为了吸引学生对声音研究的兴趣,选择科普性文章推荐给学生,并建议课余利用 搜索资料,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五、教学流程活动Ⅲ实验声波的传播动活Ⅰ阅读、实验活动Ⅱ实验声波的产生物理八年级第一学期教学设计徐汇教师进修学院《第一章声》 2 六、教学过程(一) 引入新课活动Ⅰ阅读章导图,引入新课。(二)新课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1 .声波的产生活动Ⅱ(1 )实验 1 让学生用手摸着自己的喉头,感觉自己发声时声带振动的情形。敲击音叉,并将发声的音叉浸入水中观察现象。(2 )设问大家感觉到以上两个实验中的发声体都在“动”,请同学们再重复观察这两个实验,并用准确的语言描述。答: 发声体在振动. (3 )实验 2 将一根钢锯条固定后使其振动,并发出声音。(4 )实验 3 将薄橡皮膜绷紧在杯口上, 在上面撒一些泡沫塑料屑, 敲动盆子, 观察所看到的现象并推测其中的原因。(5) 设问请同学们重复做以上实验, 用手阻止一下钢锯条和橡皮膜, 发生了什么?能否做到不振动而发声? 答: 发声时物体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结论 1 :声音是由于发声体振动产生的。教师强调: 敲击盆子, 盆子快速振动, 使附近的空气一起振动, 空气振动引起泡沫塑料屑的跳动,同时也将振动的能量传递给了泡沫塑料屑。(6 )实验 4 当低频扬声器发声时,纸盒前方的烛焰会有怎样的反映? 扬声器振动,烛焰与扬声器有距离,为何也随之振动?(引出物理八年级第一学期教学设计徐汇教师进修学院《第一章声》 3 声音的传播) 答: 低频扬声器发声时,带动周围空气的振动,使得烛焰振动。结论 2 :声音是声源的振动通过空气向外传播。(7 )实验 5 观察弹簧形成的疏密波。引导学生注意观察疏密相间的形状向前传播出去的过程和做好标记的一圈弹簧在弹簧波的传播过程中的运动情况,思考弹簧波传播的是什么? 结论 3: 弹簧波传播的是波形, 介质并不传向远方, 声波的传播类似于弹簧波, 以疏密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开来。声波:发声体的振动在空气或其他物质中的传播叫做声波。声波实际上是声源振动的信息和能量通过周围物质(通常叫做介质)传播开去。活动Ⅲ 2 .声
声波的产生和传播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