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课堂中有效开展小组合作研究将军墓中心学校姚重志一、问题的提出(一) 课题研究的背景改变学习方式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 而小组合作学习被誉为近几十年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 随着我校的逐步推进, 一线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已经越过起步阶段, 正从形式化向讲求实效转变,从各自为政道深化提升改革。我们的小组合作学习就是以 4 到6 人为基本形式, 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讨论、展示、师生互动及生生互动来完成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把自习中没有完全搞明白的问题获得解答, 从而对所学内容进行扩展和提升。在这一环节中, 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相互启发, 实现思维、智慧的交流碰撞, 进而不断产生新的灵感。展示环节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己的广阔舞台, 对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都将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然而,在我们一年多来的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改革实践中,还存在着效率较低、对学生思维能力提升力度不够以及学困生在小组中怎样更好地胜任角色等问题, 亟待我们认真加以研究和改进。(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 19 世纪早期, 美国的一些学者开始研究合作学习并运用于实践, 杜威创办的芝加哥实验学校就运用了小组合作学习, 柏克赫斯特实施的道尔顿计划的三个原则之一便是合作。到了 20 世纪 70~ 80 年代, 合作学习在美国的研究和应用已相当广泛。由于它在改善课堂内的社会心理气氛,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促进学生形成良好非认知品质等方面实效显著, 很快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并成为当代主流教学理论与策略之一。在我国,自 20 世纪 80 年代末、 90 年代初开始也出现了合作学习的研究与实验, 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001 年7 月颁布了《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 实验稿)》( 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本次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便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在《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课程实施建议中, 小组合作学习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概念。山东省教育科学“八五”规划重点课题“合作教学研究与实验”、江苏省的“合作教学操作初探”、浙大教育系的合作学习小组教学实验、上海市的“分组教学的构想和实践”等众多有关合作学习的课题,出现一些具有建设意义的理论成果。在这一时期有关合作学习的一些理论专著也开始大量出现,如《合作学习导论》与《合作学习的理论与实施》等。而本世纪以杜郎口小学为代表的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改革实践, 为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研究提供了新的经验和新的思路。如今, 小组合作学习研究已成为一个热点, 国内已总结出了许多合作学习理论, 并且对合作学习的理性认识和实施合作学习的有效性也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对小组合作学习实践层面上的具体研究还欠缺。(三) 课题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以及突破方向当前,课堂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 课堂教学缺乏活力。表现在学生思维不活,语言不活, 缺乏独特的想象力, 缺乏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学生的学围绕教师的教转, 教师的教代替学生的学,学生听得多,独立思考、自我表现机会少,兴趣低。(2) 教师角色走两极化一类现象仍有教师" 牵" 着学生走的迹象。学生学得被动,缺乏主动参与意识,缺乏自主、合作学习的实践活动, 教多少, 学多少, 不教不学; 多考多学, 少考少学, 不考不学: 另一类自由放
小学课堂中有效开展小组合作研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