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细胞化学染色 (2)
第一张,共七十九张,创建于2022年,星期日
第三章 细胞化学染色
细胞化学染色是细胞学和化学相结合而形成的一门科学,是以细胞形态学为基础,结合运用化学反应的原理对血细胞内的各种化学成分(如酶类血病(M2a) 的POX染色
原始粒细胞均呈阳性
第十五张,共七十九张,创建于2022年,星期日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POX染色
,呈强阳性;其他原始淋巴细胞均呈阴性
第十六张,共七十九张,创建于2022年,星期日
第三章 第二节 细胞化学染色
一、过氧化物酶(POX)染色
【临床意义】
(2)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有时需与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鉴别,如果白血病细胞呈过氧化物酶强阳性,应确定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第十七张,共七十九张,创建于2022年,星期日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POX染色
,呈阴性;其他早幼粒细胞均呈强阳性
第十八张,共七十九张,创建于2022年,星期日
第三章 第二节 细胞化学染色
一、过氧化物酶(POX)染色
【临床意义】
(3)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有时需与组织细胞白血病、恶性组织细胞病相鉴别,异常组织细胞的过氧化物酶呈阴性,而白血病性幼单核细胞和单核细胞呈弱阳性。
第十九张,共七十九张,创建于2022年,星期日
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的POX染色
,呈强阳性;,呈阳性;
,呈弱阳性;其他原幼单核细胞呈阴性
第二十张,共七十九张,创建于2022年,星期日
第三章 第二节 细胞化学染色
一、过氧化物酶(POX)染色
【临床意义】
活性增高: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感染、急性淋巴细
胞白血病和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活性减低:见于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慢性粒细胞白血
病、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
综合征、放射病及退化性中性粒细胞。
第二十一张,共七十九张,创建于2022年,星期日
第三章 第二节 细胞化学染色
二、苏丹黑(SB)染色
【原理】
苏丹黑是一种脂溶性重氮染料,能溶解于细胞内的含脂结构(如中性脂肪、磷脂、糖脂和类固醇)中,使脂类物质呈棕黑色或深黑色而显示出来。脂类物质在粒细胞中含量丰富,在单核细胞中也有少量。
第二十二张,共七十九张,创建于2022年,星期日
第三章 第二节 细胞化学染色
二、苏丹黑(SB)染色
【正常血细胞的染色反应 】
结果与POX染色基本一致
【临床意义 】
与POX染色基本相似
第二十三张,共七十九张,创建于2022年,星期日
三、酯 酶 染 色
根据
酯酶特异性高低分为 :
特异性酯酶(氯乙酸AS-D萘酚酯酶)
非特异性酯酶
pH值不同
第三章 第二节 细胞化学染色
酸性酯酶(酸性α- 醋酸萘酚酯酶 )
碱性酯酶( α-丁酸萘酚酯酶 )
中性酯酶
α- 醋酸萘酚酯酶
醋酸AS-D萘酚酯酶
第二十四张,共七十九张,创建于2022年,星期日
第三章 第二节 细胞化学染色
【原理】
血细胞内的氯乙酸AS-D萘酚酯酶水解基质液中的氯乙酸AS-D萘酚,产生AS-D萘酚,进而与基质液中的重氮盐偶联形成不溶性的有色沉淀,定位于细胞质内酶所在的部位。本试验常用的重氮盐为坚牢紫酱GBC,形成的有色沉淀为红色。
(一)氯乙酸AS-D萘酚酯酶(NAS-DCE)染色
第二十五张,共七十九张,创建于2022年,星期日
第三章 第二节 细胞化学染色
(一)氯乙酸AS-D萘酚酯酶(NAS-DCE)染色
【正常血细胞的染色反应 】
分化差的原始粒细胞呈阴性,分化好
的呈阳性,自早幼粒细胞至成熟中性
粒细胞均呈阳性。嗜酸性粒细胞呈阴
性或弱阳性,嗜碱性粒细胞呈阳性。
绝大多数为阴性。
如淋巴细胞、浆细胞、巨核细胞、有核
红细胞、血小板等均呈阴性;肥大细胞
呈阳性。
第二十六张,共七十九张,创建于2022年,星期日
第三章 第二节 细胞化学染色
【临床意义 】
原始粒细胞呈阳性或阴性。
早幼粒细胞呈
细胞化学染色 (2)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