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高职院校辅导员学生工作的“放管服”.doc


文档分类:高等教育 | 页数:约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高职院校辅导员学生工作的“放管服”
摘 要:新形势下高职辅导员存在工作方法不当、缺乏热情等问题,不能适应当下高职学生的特点,亟需创新工作方法。即辅导员放权于班干部、提升管理方法、以人为本服务同学三方面进行改进学生工作。
做一个样,做好做坏一个样,打击辅导员积极心,上进心,很多辅导员把做好学生工作作为日后职称评定或转为专任教师岗的跳板,难以构建服务型学生工作体系。
(四)职责交叉重叠,缺乏学生管理的理论素养和水平
高职院校通过实行辅导员(班主任)+班级导师模式,班级导师由副教授以上级别担任,每班配置一位班级导师。本意是班级导师重点在学习方面给与指导,但学生的管理与学习密不可分,离开管理谈学习是没有意义的。班级导师和辅导员共同管理势必会导致管理混乱,学生无所适从。另外,学生管理方面考核主要集中辅导员,因此共同管理势必引发一系列矛盾与纠纷[3]。班级导师是专任教师身份,在职称晋升、考核只考虑教师及科研等工作情况,很少考虑班级管理业绩,再加上部分班主任的责任意识不足,因此学生工作存在随意性。
高职辅导员(班主任)参与培训少,有些学校的獎助学金评选文件又没考虑本校实际特点,造成不同班,不同年级,不同系的评选方法五花八门,因为没有相应具体评选办法,造成仅仅以考试成绩(学分绩点)及体测成绩为主,缺乏对学生日常生活及品德考量,操行分由辅导员根据印象随意填写而沦为摆设。
高职学校及辅导员缺乏对高职学生的信任及认同感,不敢放手由学生自我管理,因此在班会、学校各项活动等都会见到辅导员身影,类似高中的管理方法造成学生及学生干部做任何事情都在老师指引下进行,不能形成自我管理的意识,抽掉大学亚社会的教育意义,使学生毕业进入社会后更易陷入迷茫,自我认同及管理意识缺失,因此亟需提升管理水平。
二、完善辅导员班主任模式的主要途径
(一)刚柔兼施,信任学生,做好班级事务
高职学生由于生源不同,与普通高校学生相比具有一定特殊性:思维活跃,想法创意多;学习基础差或偏科严重;行为过于凸显自我;心理自尊与自卑共存。基于此,一味采取高中式的刚性管理或普通大学柔性管理,就会造成班级管理失常的尴尬局面。对于班级管理,应该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采用合情合理的惩戒手段,参照《大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制定班级管理制度,定稿之后再由班委交给同学们讨论确定,从而避免出现问题后的被动局面。班规制定后,辅导员要变成制度的公平公正的保卫者,班委变成制度的监督者,充分信任由班级同学选举的班干部,避免班级走向辅导员管理强制性或班级管理放任型两个极端。要允许班干部尤其大一的班干部犯错误,通过打造一支优秀班干部团队,以点带面,带动整个班集体向上氛围。在学校和班级各项活动中,在评优评先,助学金评选中,在校级系级的评选制度下,充分信任班级干部,辅导员变成监督者,班干部变成实施者,学生积极参与,形成大学何生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优良作风。在班级管理工作中,“放”一定要适度,达不到一定度仍会事务缠身,陷入传统高中刚性管理模式;突破上限,就会演变为“放任”,丧失班级管理,因此适度“放”的关键既在于敢用班干部,又在于会用,会教班干部。
(二)提升专业素养和职业认同感,增强高职院校辅导员工作实效
作为主要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日常管理等工作的主力

高职院校辅导员学生工作的“放管服”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7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晴雯
  • 文件大小17 KB
  • 时间2022-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