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怀的古诗:旅次朔方
无端更渡桑乾水,却望并州是家乡。
译文
在并州客宿已经过了十年,我回归的心日日夜夜在思念咸阳。
当时为了博取功名,图谋出路,千里迢迢度过桑乾,现在并州已经成了我的其次家乡。
赏析
在很多诗集中,
伤怀的古诗:旅次朔方
无端更渡桑乾水,却望并州是家乡。
译文
在并州客宿已经过了十年,我回归的心日日夜夜在思念咸阳。
当时为了博取功名,图谋出路,千里迢迢度过桑乾,现在并州已经成了我的其次家乡。
赏析
在很多诗集中,这首诗都归在贾岛名下,其实是错误的。由于贾岛是范阳(今北京市大兴县)人,不是咸阳(今陕西省咸阳市)人,而在贾岛自己的作品以及有关这位诗人生平的文献中,从无他在并州作客十年的记载。又此诗风格沉郁,与贾诗之以清奇僻苦见长者很不相类。《元和御览诗集》认为它出于贞元间诗人刘皂之手。虽然今日对刘皂的生平也不详知,但元和与贞元时代相接,《元和御览诗集》的记载应当是可信的。因此,我们定其为刘作。
此诗题目,或作《渡桑乾》,或作《旅次朔方》。前者无须说明,后者却要解释一下。朔方始见《尚书·尧典》,即北方。但同时又是一个地名,始见《诗经·小雅·出车》。西汉置朔方刺史部(当今内蒙古自治区及陕西省的一局部,所辖有朔方郡),与并州刺史部(当今山西省)相邻。桑乾河并不流经朔方刺史部或朔方郡,所以和朔方之地无关。并州在唐时是河东道,桑乾河由东北而西南,流经河东道北部,横贯蔚州北部,云、朔等州南部。这些州,当今雁北地区。由此可见,诗题朔方,乃系泛称,用法和曹植《送应氏》“我友之朔方,亲昵并集送”一样。而刘皂客舍十年之并州,详细地说,乃是并州北部桑乾河以北之地。
诗的前半写久客并州的思乡之情。十年是一个很久的时间,十年积存起的乡愁,对于旅人来说,明显是一个沉重的负担。所以每天每夜,无时无刻不想回去。无名氏《杂诗》云:“浙江轻浪去悠悠,望海楼吹望海愁。莫怪乡心随魄断,十年为客在他州。”虽地理上有西北与东南之异,但心情一样,可以互证。后半写久客回乡的中途所感。诗人由山西北部(并州、朔方)返回咸阳,取道桑乾流域。无端,即没来由。更渡,即再渡。这“无端更渡”四字,乃是关键,要细细体会。十年以前,初渡桑乾,远赴并州,是为的什么呢?诗中没有说。而十年以后,更渡桑乾,回到家乡,又是为的什么呢?诗中说了,说是没来由,也就是自己也弄不清晰是怎么一回事。果真如此吗?不过是极其含蓄地流露出当时为了博取功名,图谋出
伤怀的古诗小学旅次朔方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