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伤怀的古诗小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docx


文档分类:幼儿/小学教育 | 页数:约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伤怀的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解释
  黄鹤楼:中国的名胜古迹,故址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蛇山的黄鹄矶上,传奇三国时期的费祎在此登仙乘黄鹤而去,故称黄鹤楼。原楼已毁,最新一次修葺黄鹤楼,峻工于1985

伤怀的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解释
  黄鹤楼:中国的名胜古迹,故址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蛇山的黄鹄矶上,传奇三国时期的费祎在此登仙乘黄鹤而去,故称黄鹤楼。原楼已毁,最新一次修葺黄鹤楼,峻工于1985年。孟浩然:李白的好朋友。之:到达。广陵:即扬州。
  故人:老朋友,这里指孟浩然。其年龄比李白大,在诗坛上享有盛名。李白对他很鄙视,彼此感情深厚,因此称之为“故人”。
  烟花: 形容柳絮如烟,鲜花似锦的春天景物。下:顺流向下而行。
  碧空尽:在碧蓝的天际消逝。尽:没了,消逝了。
  碧空:一作“碧山”。陆游的《 入蜀记》云:“八月二十八日访黄鹤楼故址,太白登此楼送孟浩然诗云:‘孤帆远映碧山尽,惟见长江天际流。’盖帆樯映远,山尤可观,非江行久不能知也。”
  唯见:只观察。天际流:流向天涯。天际:天涯。
  辞:辞别。
译文
  老朋友在黄鹤楼与我辞别,在鲜花烂漫的三月去往扬州。孤帆的影子远去,在碧空中消逝,只观察浩浩荡荡的长江向天涯流去。


赏析
  这首送别诗有它特别的情味。它不同于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那种少年刚肠的离别,也不同于王维《渭城曲》那种深情爱护的离别。这首诗,表现的是一种布满诗意的离别。其所以如此,是由于这是两位风流潇洒的诗人的离别,还由于这次离别跟一个繁华的时代、繁华的季节、繁华的地区相联系,在开心的分手中还带着诗人李白的憧憬,这就使得这次离别有着无比的诗意。
   李白与孟浩然的交往,是在他刚出四川不久,正值年轻快意的时候,他眼里的世界,还几乎像黄金一般美妙。比李白大十多岁的孟浩然,这时已经诗名满天下。他给李白的印象是沉醉在山水之间,自由而开心,所以李白在《赠孟浩然》诗中说:“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这次离别正是开元盛世,太平而又富强,季节是烟花三月、春意最浓的时候,从黄鹤楼到扬州,这一路都是繁花似锦。而扬州,更是当时整个东南地区最繁华的都会。李白是那样一个浪漫、爱好巡游的人,所以这次离别完全是在很浓郁的畅想曲和抒情诗的气氛里进展的。李白心里没有什么悲伤和不开心,相反地认为孟浩然这趟旅行欢乐得很,他憧憬扬州,又憧憬孟浩然,所以一边送别,一边心也就跟着飞行,胸中有无穷的诗意随着江水荡漾。在一片美景之中送别友人,真是别有一番味道在心头,美景令人悦目,送别却令人伤怀,以景

伤怀的古诗小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世界末末日
  • 文件大小13 KB
  • 时间2022-07-15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