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st revision date: 13 December 2020.
求医不如求己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
之
《求医不如求己》
2014/8/31
我们完全可以清清楚楚地知道自己的身体状况,并能量的宝贵时间。
祛病需脾胃先行。脾胃是人体的能量之源头。
如何去改善肝胆的功能呢?最简单有效的方法就是吴清忠先生和陈玉琴老师提倡的敲胆经健身法,此法真可谓是造福大众的妙法奇方。
敲胆经是增加了胆经的气血流量,及时缓解了肝脏的压力,从情志上讲它也会大大提高人决断的能力,让人更加自信、更加果敢。
不如我们就先来按摩太冲穴,然后敲胆经。
敲胆经可以调理肝胆,但若线路有瘀滞就会火旺,配合按摩那两个经络,可以保持经络顺接畅通。而且23点到凌晨1点不要敲胆经,容易导致肝火大而失眠。
所谓“三浊”是指:浊气、浊水、宿便。所谓“两害”是指:不良的生活习惯、不健康的心理状态。
告诉一个书上没有的秘密,那就是一切慢性疾病都可以在腹部找到相应的阻滞点,大部分慢性病都可以用“推腹法”去解决。寻找腹部的阻滞点,只要把它推开揉散,会发现你的慢性病也随之消失了。
推腹:用手指、手掌、拳头皆可,由心窝向下推到小腹。
每天早上起床时要推一次,晚上临睡前推一次,平常无聊时也可推推。
治病但求其本,只要找到产生疾病的本源,那么不管它如何变化多端,如何纷繁复杂,皆是万变不离其宗,尽在掌控之中。
对于浊气来说,放屁是最好的对策。有人每天都放屁,可放的是小屁、蔫屁、臭屁,放的是肠胃产生的浊气,也就是食物发酵的产物,是脾胃有积食不化、消化不良。
还有一种响而不臭的屁,放出来后心里很痛快,这放的是肝胆的浊气。
睡眠质量不好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在肠胃,在临睡时,找6个真空罐,一个拔在肚脐上7里面的中脘穴,一个拔在肚脐下3厘米的气海穴,剩下4个罐都拔在任意一侧大腿的正面(胃经),均匀排列。拔上10分钟,然后睡觉,便觉得心里分外地和平。因为这几个拔罐起到的功效就是加强肠胃的供血量,使肠胃不再因消化无力而浊气淤积。
排大便只是把体内最浅层的毒素排出,深层的血液之毒必须从尿液才可排出。
胃经的足三里穴和脾经的太白穴。阴陵泉穴治脸部老长痘、暗斑、起脓包、失眠等。
皮肤是你整个身体状况好坏的镜子。
没有哪一个脏腑会独强独弱,他们都是相互牵制,协同合作、一损俱损,一荣俱荣。
“百病从气生”,为了美丽,劝你一定要自娱自乐,远离忧愁、恐惧与愤怒。
少量饮酒可以行气活血,保护心血管功能。
不痛既可能意味着没毛病,也可能意味着病得很重,经络已经阻塞,到不了足底。
从经络上讲,夜里11点到凌晨3点是胆经和肝经的流注时间,此时肝胆经气血最旺。
预防、治疗一切中老年疾病的金鸡独立法。
玫瑰的激情,补肾最强法。
补气血的食品,如牛羊肉、姜、桂圆、大枣。
若平时就怕冷,疲倦懒动,就说明气血不够,不要从事“奢侈“的体育运动,以免白白耗费气血。
揉太冲穴既可解郁散气,又能疏肝健脾,对于爱生气的人来说真是个法宝。
六味地黄丸是凉性的,治疗肾阴虚,而非肾阳虚。
导引法就是将那些气血过剩的脏腑的多余能量转化到气血衰落的脏腑上,这种自身的转化没有能量的浪费,是人体无污染的绿色能源。
中医五行说,金木水火土。
导引法手法极为简单,就是寻常的点穴按摩,但病因必须明确、五行必须通晓才好应用。
刮痧古称砭法,是中医治疗六大技法之一。
刮痧最适合皮肤、肌肉和关节的疾病,如颈椎病、肩周炎。疗效立杆见效,远胜药物和针灸疗法。而对于脏腑病使用刮痧就有些力不从心、鞭长莫及。
脏腑的病多用药,经络穴位的问题多用针灸,浅表皮肤的病多用刮。
一次不要刮那样多条经络,因为人体的气血有限,那样太分散战斗力。最好得知哪条经络比较瘀滞虚弱,就主要刮那条经。
不要拘泥于所谓的补泻手法和方向,那些都是花拳绣腿。
按摩穴位只是保持开关接通的方法,打开开关,有些刺激就成了,没必要一个劲地在那些地方按个不停。推个三四遍,5~8分钟就成了。腰背疼可以看看是哪个经的穴位,然后找到该经腿上的穴位进行按摩,腰疼多事按揉小腿上的承山、委中。
秋收冬藏,确实不宜宣发、耗散。
刮痧使将粘着在血管壁上的淤血清除到血管外,然后再经血液重新吸收入血管,经过全身的循环,将刮出的废物从尿液排出。
如想补肾,就光在肾俞穴拔罐,补胃,就在中脘和足三里拔罐。
拔罐可补可泄,补呢,就是用罐数量要少,引气集中一处。
通常在外面拔罐时总是满后背都被拔上,那主要是将气血引入膀胱经,起到利尿排毒的作用。但这对于气血虚弱的人便大为不利。
拔罐最棒的功能就是它的引血功能。
如果你身体太弱,还是要先培补一下气血再刮,否则是不爱出痧的。
如果一拔很快出现黑紫印,那深层淤血就被拔出来了。
求医不如求己读书笔记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