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胸段病变的经胸骨前入路手术治疗
【摘要】[目的]讨论上胸段病变的经胸骨前入路治疗的手术方式。[方法]介绍5年来对6例颈胸交界椎疾患的患者,采用经胸骨前入路的手术方法,暴露病变的上胸段椎体〔T1~4〕,对病变予以去除、减压、植骨内的上方,自气管及食道的左侧或右侧间隙钝性别离进入至椎体的前方。到达椎体前方后,将椎前筋膜予以别离,可以很好地显露下颈椎及T1~3椎体〔图1〕。术中将左无名静脉稍作别离,向下方牵拉可以显露T4椎体的上部。显露过程中注意保护迷走神经、喉返神经、隔神经及食道。手术操作可以通过气管食道-颈动脉左侧间隙或右侧间隙进展。一般作者通过左侧间隙予以椎体或椎间盘摘除、植骨内固定,因为左侧的喉返神经经主动脉弓向上,发出的位置较右侧低,可操作的空间较大,相比照拟平安。在本组病例中有1例肿瘤患者,由于右侧胸壁后上部有肿瘤组织,所以在通过左侧间隙进入将病变椎体切除后,再通过右侧间隙进入,并将胸膜近中隔的壁层翻开,肿瘤病变区域得以充分显露。
对于骨折脱位及椎间盘突出的患者,即可在显露的范围内予以减压、椎间盘摘除、植骨及内固定。表1上胸段前路手术患者情况一览表
性别年龄〔岁〕诊断手术时间及方式病例1女117T1先天性脱位2001年10月前路7切除内固定病例2男82T2结核并不全瘫2022年2月前路病灶去除植骨内固定病例3女257T1骨折并瘫痪2022年10月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病例4男30神经鞘膜瘤术后复发2022年12月前路肿瘤切除术病例5男38T2、.
2临床结果
术后随访6~62个月,〔未计算死亡病例〕。1例7T1先天性脱位患者,术后由于呼吸道梗阻而死亡。分析原因可能与术后予以Hal架固定,限制咳嗽,不能将痰及时咳出有关。1例恶性神经鞘膜瘤术后5个月部分复发,由于第3次复发,未行外科治疗,而予以放、化疗。T2椎体结核及T2、3椎间盘突出患者,神经功能完全恢复。7T1骨折并全瘫的患者,内固定结实,但神经功能无改善。1例T2椎体浆细胞瘤患者目前尚在随访中。
3典型病例
患者,男,38岁,出现胸背痛3d,伴左下肢无力、右下肢麻木。入院查体:轻度跛行,T6平面以下右侧躯干及下肢皮肤痛触觉减退,左下肢肌力Ⅲ~Ⅳ级,病理征阴性。入院后RI检查示:T2、3椎间盘脱出、L4、5椎间盘突出。入院第3d予以“后路L4、5椎间盘髓核摘除术、前路经胸骨T2椎体次全切椎间盘摘除植骨交融钢板内固定术。〞手术顺利,术后下肢肌力、感觉恢复,次日下地。术后3个月复查,植骨愈合良好,病症完全消失〔图2〕。
图1手术显露示意图图2术前、术后RI及所取出脱入椎管的椎间盘组织〔右〕
4讨论
本术式适用于T2~4椎体病变的手术治疗。如T2、3、T3、4椎间盘突出,T2、3椎体肿瘤、结核等。有文献报道此入路可以处理到T5的病变,但术前一定要确定主动脉弓与椎体的关系〔1〕。在本组病例中,作者体会到达T5相当困难,有损伤无名静脉的危险。T4以下的病变,作者还是主张选择经胸腔侧入路为佳。
术前详细的影像学检查,以确定病变的部位及范围。
上胸段病变的经胸骨前入路手术治疗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