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魏书》的历史文化认同意识.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魏书?的历史文化认同意识
  ?魏书?创设?序纪?,通过表达拓跋氏的族属源流,从血统上把拓跋氏融入中华民族,有利于其从文化上认祖归宗。
  ?魏书?没有纠缠于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能否列入正统这个难以说清的问题,而是转换一个角度,提出了正问题,都可以华夏族的身份承继中国历史开展的统序。?序纪?通过叙说拓跋氏是黄帝子孙而实现认祖归宗,把拓跋氏融入中华民族大家庭,为拓跋氏入主中原提供了历史理论根据。
  ?序纪?声称拓跋氏是以黄帝的德运而得名的,拓跋氏一直秉行黄帝的德运,因为“黄帝以土德王,北俗谓土为托,谓后为跋,故以为氏〞。拓跋氏不仅是黄帝的子孙,在文化上并未因长期居住在边陲而割断与中原历史和文化的关联。?序纪?又说:“其裔始均,入仕尧世,逐女魃于弱水之北,民赖其勤,帝舜嘉之,命为田祖。〞意即昌意的后裔始均在尧时为官,并得到舜的赏识,任命为田祖,即管理农业的官员。既然拓跋氏的祖先在尧、舜时期曾入仕为官,这就进一步肯定了拓跋氏一直是华夏族的一局部。虽然拓跋氏后来过着游牧生活,这仅是其生活的地理环境所致,并不说明他们与农业文明是对立的,因为拓跋氏的祖先们还任过舜的“田祖〞,他们对农业是理解的,甚至是内行的。.
  ?序纪?通过族源考索,认祖归宗,追认黄帝也是鲜卑族的祖先,从而说明汉人与鲜卑人同宗共祖,身上流淌的都是黄帝的血脉,二者是兄弟关系。这样的说法有两种直接效果:一是为鲜卑拓跋氏争得个遥遥华祖,为拓跋氏入主中原提供强有力的思想理论根据,使拓跋氏入主中原名正言顺;二是实现对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认同,把长期以来被人们视为夷狄的鲜卑族融入中华民族,这不仅是民族观念的重要开展,对促进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开展也具有积极意义。
  ?魏书?主张正统不是根据族称,而是以德相承。自班固?汉书?宣扬“汉承尧运〞以来,正统论成为史学家们聚讼不息的大问题。班固宣扬刘邦为尧之后从而确立东汉的正统地位,形式虽然较为曲折,但这个传统一直受到后世史家的重视。?魏书·序记?通过族源考索,从历史上和血统上论证了北魏政权的历史合法性和正统地位,但北魏政权要获得汉族士大夫的支持与成认,还需通过为北魏政权“正名〞来对其现实存在的合理性与合法性进一步论证。?魏书?为北魏政权正名的方式有二:一是在传目设置上设立“僭伪〞、“岛夷〞传;二是在北魏的国号上做文章。?魏书?设立“僭伪〞、“岛夷〞等传,指称和记述东晋、南朝和其他少数民族政权。称东晋、南朝和其他少数民族政权为“僭〞为“伪〞,是要说明北魏才是正统所在;称宋、齐、梁为“岛夷〞,那么是要说明北魏才是中原先进文化的继承者。前者是从政治上着眼,后者是从文化传统上考虑。虽然这些都是政治分裂场面在史学上的反映,但从另一侧面也说明了北魏认同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为北魏的政治统治找到了思想根底和理论武器。?魏书?还较为详细地记载了北魏国号议定的过程。从登国元年〔386年〕4月至天兴元年〔398年〕6月,拓跋政权的称号始终悬而未定。天兴元年6月,太祖下诏议定国号。群臣大局部都主张以“代〞为号,因为“代〞具有封国和地域的双重意义。但是,在东晋皇帝司马德宗遣使来朝时,用什么样的国号来与东晋交往,意义就不同寻常了。拓跋珪舍弃群臣之言,选择汉族士人崔玄伯的意见,决定以魏为国号,以与东晋争正统。国号称“魏〞,其意义有二:一是“夫魏者,大名,神州之上国

《魏书》的历史文化认同意识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凹凸漫
  • 文件大小16 KB
  • 时间2022-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