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第七天的批评”:试论作家批评.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9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9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9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第七天的批评〞:试论作家批评
  20世纪被誉为文学“批评的世纪〞,然而在其赫赫批评成果中,一种重要的批评现象——作家“反串〞批评却时常被忽略。作家们不仅以天才的才能对整个人生和社会进展审美把握与形象呈现,他们同时也皮话、文字游戏等一一开掘出来,巧妙而传神地让读者体悟到贯穿全书的乌烟瘴气的昏暗气氛[6](p97-184)。王安忆对?巴黎圣母院?中外部建筑描写与作品人物和气氛关系的精细体察和不惜文字地长篇分析[7](p109-141)。这些恐怕即使是“新批评〞的“细读〞或其他流派各异的职业批评家们也望尘莫及的。假如说职业批评将读者引出文本、进入文本之外的世界,作家批评那么竭力将读者导入文本之内。艾略特强调以理论者而非学者身份进展批评的缪塞尔•约翰逊“由于他本人就是一个诗人,并且是一个优秀的诗人,所以他对诗的评述意见必须受到尊重〞[8](p149)。理论家们也不得不成认假如文学研究能“再现作家的批评史,无疑等于从一个新的、特殊的视角撰写文学史,架构另一部专著〞[9](p4)。.
  批评现代性的标志之一就是批评格局的多元化,仅有职业批评方法的多元是不够的,不同批评主体的身份为批评注入不同切入角度,对文本作出不同的解读,更能有力地保障了现代批评的多元格局。从这个意义而言,作家批评作为批评类型的存在完全具有必要性。二、类型特征:作家批评存在的可能性作家批评的命名是相对于职业批评的,它是否具有不同于后者的类型特征是其存在与否的有力证据。考察作家的批评活动,一系列有别于职业批评的类型特征或隐或显留存于他们的批评文本中,期待着人们的关注。,批评是对文本的阐释,通常阐释者在进入文本前不可能处于一种无先验理念的纯洁状态,而是带有“前理解〞或“前见〞起步达向对文本意义的获龋所谓“前理解〞在此指批评者尚未接触文本时自身已形成的知识修养、批评意识等先在观念。作家和职业批评家同为文本阐释者时,先在的身份差异已使上述诸多方面产生不同,这必然造成他们步入对文本的正式解读后各自彰显其特征。批评主体知识构造和艺术兴趣是批评前理解的构成要素之一,作家和职业批评家由于在文学中分工各有侧重,生活的积累和学理的修养成为各自重心。仅以中国现代批评为例,周扬、胡风诸批评大家与积累了丰富创作体会而介入批评的鲁迅、李健吾等,批评相貌迥然不同。即便是同为京派文人的朱光潜、沈从文,文艺观无甚差异,但一位是彻头彻尾的学者,系统研习过英法文学、心理学、哲学和艺术史,长期寝馈于西方近代美学,学理研究是他的中心,整个批评理论都基植于博大隽永的美学根底之上;而沈从文那么更典型地成为作家批评范型,假如说独特的人生阅历是其创作取之不尽的源泉,那丰富的写作理论经历那么是他批评仰仗的最大资本。当两人一齐进入文本,从中寻觅出不同艺术瑰宝是极其自然的结果。假如说批评主体知识构造和艺术兴趣在其前理解的构成当中作为根底意义而在,那他对“批评〞性质和价值的定位,即从事批评的批评意识那么将对批评活动起决定作用。虽然批评主体不一定直接将这种意识诉诸文字,但纵观大量作家批评和职业批评文本,它们都蕴含于其中。首先让我们关注一下职业批评家是如何认识“批评〞的。法国构造主义批评家托多洛夫这样解释他对?十日谈?的评论“?十日谈?的一些故事只是被用作验证的材料,之所以选择这些

“第七天的批评”:试论作家批评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9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凹凸漫
  • 文件大小28 KB
  • 时间2022-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