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饶一次暴雨过程形势及物理量分析
摘要:暴雨是一种影响严重的灾害性天气,长时间的暴雨容易产生积水或径流淹没低洼地段,造成洪涝灾害,会给国民经济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严重危害。本文利用地面常规资料、高空观测资料、自动站加密雨量以及物理量等在长江中下游出现一次连续的暴雨过程,雨带呈东北西南向,主要影响上饶地区为27-29日。27日全市共5个国家站出现暴雨,98个区域站出现暴雨,20个区域站出现了大暴雨;28日5个国家站出现暴雨,6个出现大暴雨,144个区域站出现暴雨,49个站出现大暴雨;29日5个国家站出现暴雨,4个大暴雨,107个区域站出现暴雨,62个站大暴雨,1个站特大暴雨(余干社庚)。26日20时-29日20时过程累计降雨量国家站最大出现在弋阳(),区域站最大为余干社庚()。
从逐小时雨量来看, 此次暴雨过程存在两个强降雨时段,主要为对流性降水,小时雨强大:第一个强降雨时段出现在28 日上午,多站次出现任意1小时雨量超30毫米; 第二个强降雨时段出现在29日白天到下午,降雨强度略有减小,但持续时间长。
2 形势分析
500hpa
在26日20时500hPa欧亚中高纬为两高一低形势(图略),形成西、东两个阻塞高压,其位置分别位于拉尔山附近和乌雅库茨克附近,在这两个阻高之间是一宽广的低压槽。在西太平洋地区,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呈东西向分布,120oE处的脊线位置稳定在20-23oN之间(图2-B),呈东北~西南走向,这种环流形势一直持续到29日08时,致使长江中下游地区盛行西南风,与北方来的偏西气流之间构成气流汇合区。因此,中高纬的阻高形势造成一股股弱冷空气南下到江南, 而低纬稳定的副高形势则向长江中下游提供源源不断的水汽输送,这样就形成了北方弱冷空气和南方暖湿气流交汇的格局【4】,是这次连续暴雨的基本形势特征,29日20时副高加强西伸北抬,上饶处副高边缘,风向由西南风转为西风,风速明显减小,此次暴雨过程结束。
700、850hpa
27日08时700hpa与850hpa均存在切变,两层切变线位于安徽到贵州一带,切变线之南有一与之近乎平行的西南急流(图1),上饶处于急流当中,两层切变线的位置基本重叠,说明系统坡度非常陡,使得这次暴雨过程的对流特征比较明显,由于西南急流轴位置也相近,使得雨带重叠,雨区长而窄。
图1:分别为700hpa、850hap切变线及西南急流位置
暴雨期间700hPa 始终维持着强劲的西南急流,急流轴较宽,切变线西段稳定少动,东段在30oN附近徘徊, 28日20时, 随着急流轴上西南风速的加大, 南昌出现急流核,南昌与衢州的风速差出现最大值, 达8m·s-1;29日切变线北抬到长江以北,但上饶仍处于西南急流当中,并且处于风速的辐合区,南昌与衢州的风速差仍达6m·s-1,由此可见这支西南急流的维持不但为暴雨区输送大量的热量及水汽, 而且所产生的强辐合, 有利上升运动加强, 触发不稳定能量释放。
850hpa切变线在移动过程中较700hpa位置略偏南,西南急流也并没有一直持续,28日08时上饶的西南风减弱为8m·s-1,但上饶存在一个明显的风速辐合区;28日20日南昌风向由西南风转为东南风,由冷式切转
上饶一次暴雨过程形势及物理量分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