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游之惑
李 翔 消失了近一个月的朱新礼近日终于露面,在香港参加汇源果汁2008财年公司业绩发布会,并正面回应了收购案被否决对公司战略的影响:“并购被否后公司重大的战略调整,就是用全部精力去做好果汁的销售,一心一意抓销售……集中上游之惑
李 翔 消失了近一个月的朱新礼近日终于露面,在香港参加汇源果汁2008财年公司业绩发布会,并正面回应了收购案被否决对公司战略的影响:“并购被否后公司重大的战略调整,就是用全部精力去做好果汁的销售,一心一意抓销售……集中下游,意味着对上游的投入会阶段性放慢,但(一个产业)上游和下游有非常密切的联系,我们会非常在意果园和水果的品种、源头。如果源头控制不住,那么,果汁的质量是很难有保证的。”
昔日的豪言犹在耳畔,如今朱新礼却不得不宣布中断自己筹划得异常圆满的商业逻辑。根据报道,在商务部宣布禁止可口可乐收购汇源后不久,汇源集团总投资达20亿元的果汁上游基地建设项目即被宣布暂停。此前朱新礼为投身上游已经做了不少准备工作,包括同多家地方政府达成投资意向,有些则已经签署了投资协议。其中一些地方政府甚至已经将建设厂房的土地专辟出来。
毫无疑问,几乎所有地方政府都对朱新礼的到来持欢迎态度。因为朱新礼带来的不仅有资金,还有果树选种和栽培技术,以及水果深度加工的可能性。朱新礼的工作毫无疑问会提高当地果树种植的经济效益、当地农民的收入和政府的财政收入。而汇源这一次的战略调整――重新聚焦下游果汁的生产和销售,无疑会让所有这些人都感到失望。
这只是中国商业力量试图进入农业的上游地带,而最终(或者说暂时)受挫的尝试之一。最近颇引人关注的奶农问题是另外一例。在乳业危机冲击下,奶农们成了受害最深的群体。成桶的牛奶被倒掉,因为无人收购,奶农们将这种行为视为把自己从困境种解救出来的惟一方法。
乳业曾经被视为商业资本整合农业的成功范例。它催生的数家著名的乳业公司,如蒙牛、伊利和光明,一度被视为农业具有强有力的商业潜力的例证。但是一场几乎所有乳业公司都被牵涉其中的质量丑闻,让整个行业链条都受到了沉重打击。这场丑闻的发生,一个更深层次的原因是,下游市场已经扩大,而上游的奶牛养殖和牛奶供给却没有跟得上市场开拓的速度。也就是说,中国从来不是一个牛奶生产大国,但却已经成为一个牛奶的消费大国。巨大的市场容量和不足的市场供给之间存在差额,这个差额就被急于谋利的商人们用各种途径填补上了,结果就是,即使没有三聚氰胺事件的爆发,我们饮用的牛奶也越来越没有奶味儿了。
如果下游迅速扩展,而上游建设没有跟上,就难免出现丑闻,正如朱新礼所言,上游和下游关系密切,如果上游控制不住,那么果汁质量很难得到保证,乳业厂
上游之惑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