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纳兰性德爱情词初探.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1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1 纳兰性德爱情词初探【内容提要】纳兰性德的词作充满了凄婉哀厉的情调,形成了个人与社会现实十分明显的矛盾。从纳兰性德的身世及其有关爱情的词章中, 可明确看出他个人对爱情的态度和观点, 他对封建社会制度下青年男女冲破封建樊篱、追求个人幸福、争取婚姻自由的行为是同情和赞扬的。纳兰性德是我国满族历史上第一个产生了重大影响的词人, 同时在中国文学史上也占有一定地位。他是隶属正黄旗的满族人, 他所在的家族也属满族一个著名的显赫部族。纳兰性德的父亲明珠大学士,是康熙时期权倾朝野、声威显赫的著名官僚,曾任康熙的内务总管、弘文院学士,后又历任兵部尚书、吏部尚书, 直至武英殿大学士, 累加太子太师,这是相当于其他朝代的宰相之职。他为官声誉不好, 在任职期间, 独览朝纲, 卖官鬻爵, 大肆贪污受贿, 为人极其贪婪。他“广置田产, 市买奴仆”。“田产丰盈, 日进斗金”。“簠簋不饬,货贿山积”。及至后来获罪,当朝廷“籍没其产, 有天府所未有者”[(1)] 。当时社会上普遍流传着这样的民 2 谣:“要作官, 问索三, 要讲情, 问老明”[(2)]。索三指索额图, 老明即是明珠。由此可见其冲天势焰。当然, 明珠在朝廷如何翻云覆雨、弄权捭阖, 不能由纳兰性德负责, 但由此形成的优裕生活条件及特殊的社会地位却会对他产生一定的影响。这样的家庭环境,使纳兰性德自小就受到良好的文化熏陶和严格教育,他个人又具“豪迈挺拔之材,勤勤学问”[(3)] 。他与大多数纨袴子弟不同,对荣华富贵的生活并不十分热衷, 也不像许多八旗子弟那样, 整日追求声色犬马, 沉湎于风花雪月的温柔乡中, 过着醉生梦死的生活, 而是将个人的主要精力和大部分时间都投入到学习和钻研经史之中。他学习的刻苦精神是令人佩服的,即使有病在身,也丝毫不松懈。“偶有管见, 书之别简。或良朋莅止, 传述异闻, 客去辄录而藏焉。逾三、四年, 遂成卷”[(4)]。 17岁时, 入太学就读,一年后,首次参加乡试即中举人。来年会试, 却因患“寒疾”在殿试的关键时刻不能参加,功亏一篑。为三年后再次参加考试, 学习更加刻苦, 并拜宿儒徐乾学为师。据徐回忆,“自癸丑五月始, 逢三六九黎明骑马过余邸, 讲论书史,自暮乃去”[(5)] 。22岁第二次参加进士考试,终于高中二甲第七名,被授予三等侍卫之职,后晋升为二等, 再升为一等。在清初,清廷对侍卫的选拔是十分严格的,能 3 当上侍卫是十分荣耀的,首先家庭和父兄要为皇上宠信,而上三旗子弟则又受到格外优渥, 因为“镶黄、正黄、正白三旗, 皆天子自将之军,爰选其子弟,命曰侍卫,用备宿卫侍从”。在侍卫中, 又以殿前侍卫最为尊贵, 这种职务“多以王公胄子勋戚世臣充之, 御殿则在帝左右, 扈从则给事起居, 满洲将相多由此出”[(6)]。康熙将纳兰性德选在身边, 一再提拔, 可见对其看重和准备委之以重任的用心。而纳兰性德也得以长期伴随皇帝身边, 跟随巡视、狩猎, 也时与皇上一起吟诵唱和, 探讨诗文。由于他出众的学问和应对能力, 深得皇上信任赏识。他在病重期间, 康熙十分关心, 不仅派遣太监时时查询病况,委派御医值班疗理,还“亲处方药赐之”;病逝后, 又遣使赐奠, 恤慰有加, 从这可以看出康熙明显的眷顾之意。几乎可以肯定, 如果不是英年早逝, 展现在他面前的将是一条通向将相仕宦的云衢大道。纳兰性德虽然过早逝世,但在短暂的一生中,却留下了大量的诗、文、赋、词、杂识等作品, 表现出多方面的文学才能。其中, 词作尤为出色。其《纳兰词》共收词作342 首。梁启超谓“容若小词, 直追李主”[(7)]。把纳兰性德与南唐二主相提并论, 不仅说明了他的词在艺术上达到的高度,同时也表明其词在格调和内容上也有与之相近之处。李煜是亡国之君,他的词充满凄婉艳丽的色调是很自然的, 4 而纳兰性德出生于“康熙盛世”,有着高贵的血统和权势显赫的家庭, 不仅是从小生活在钟鸣鼎食宰辅之府的“贵介公子”, 且少年得志平步青云,又有“一等殿前侍卫”的荣衔,虽然后来其父明珠获罪被查抄, 但在他的有生之年, 家庭和个人却如“烈火烹油, 鲜花着锦之盛”(《红楼梦》中形容贾府兴盛用语) 。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作品却也充满哀感顽艳的情调就不能不说是一个与社会现实有着明显矛盾的现象了。他在3 1岁的似锦年华就郁郁而逝, 已令人不解; 而从整个《纳兰词》来看, 也始终笼罩着一种悲凉、忧郁令人不忍卒读的气氛,诸如“断肠”、“凄凉”、“惆怅”、“悲苦”、“憔悴”、“愁”、“恨”、“泪”之类的字眼,简直触目皆是。于是对于他的身世与词作内容、格调上的明显矛盾产生的原因, 就成了很多人探究的重点, 并产生了种种推测。有人认为纳兰性德由于看到了封建社会的末路或对封建统治者不满, 失去信心而郁闷寡欢, 因而形成了他词作的凄厉哀婉的格调和低沉幽怨的意境。我认为这种解

纳兰性德爱情词初探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