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学习公共经济学的心得体会]
《公共经济学》心得体会 我认真学习了公共经济学这门学科。在此期间我学习的最大收获就是获得了一种把公共经济学理论和实际经济问题结合起来的思维,逐步把平时看到的、生活中遇到的、工作中处理的经济问题
[关于学习公共经济学的心得体会]
《公共经济学》心得体会 我认真学习了公共经济学这门学科。在此期间我学习的最大收获就是获得了一种把公共经济学理论和实际经济问题结合起来的思维,逐步把平时看到的、生活中遇到的、工作中处理的经济问题同学过的理论结合起来。
通过对本学科的理论学习,我深刻领会政府经济行为的重要性。公共经济学是研究政府经济行为、政府与私人部门之间的经济关系和政府经济活动特殊规律的科学,是论述各级政府部门和公共组织(如国有企事业)的存在意义和行为,回答政府必须做什么以及应该怎么做的学问。政府与市场也同样存在着失灵的现象,公共经济学就要解决此类问题,即政府为什么要干预经济生活?什么时候干预?怎样干预?政府从事经济活动的范围、方式、途径和效果是什么?通过学习,我研究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研究资源最优配置的状态。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如果居民和企业作为市场主体分别实现了效用最大化和利润最大化,并且在此基础上,产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既不存在过剩,也不存在短缺,即整个经济的价格体系恰好使所有的商品供求都相等时,经济就处于一般均衡状态或瓦尔拉斯均衡状态。当经济处于一般均衡状态时,资源便实现了最优配置。资源实现最优配置的标准是,当一种资源的任何重新分配,已经不可能使任何一个人的境况变好,而不使一个人的境况变坏。换而言之,社会已经达到这样一种状态,如果资源在某种配置下,不可能由重新组合生产和分配来使一个人或多个人的福利增加,而不使其他任何人的福利减少,那么社会就实现了资源的最优配置。
二是研究市场失灵的现象。在一个经济社会中,整个经济实现一般均衡,并且资源配置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时需要的条件。这些条件包括:经济主体是完全理性的、信息是完全的、市场是完全竞争的、经济主体的行为不存在外部影响等。符合这些条件的完全竞争市场显然是不现实的,而当这些条件不具备时,资源最优配置或者帕累托最优状态通常不能实现资源最优配置。
简单的说,市场失灵就是指由于市场机制不能充分发挥作用而导致的资源配置缺乏效率或资源配置失当的情况。
三是研究市场失灵的原因。导致市场失灵的原因主要有垄断、外部性、公共物品和信息不对称等。首先,市场分为完全竞争市场、不完全竞争市场、完全垄断市场、寡头垄断市场和垄断竞争市场,而完全竞争市场只是一种假性理论,由于不完全竞争市场的广泛存在,市场机制就很难有效地发挥作用,资源就不可能实现最优配置。其次,就是外部性或外部影响,是指某个人或某个企业的经济活动对其他人或其他企业造成了影响,但却没有为此付出代价或得到收益。这里所说的影响是指一种活动所产生的成本或利益未能通过市场价格反映出来的,而是无意识强加于他人的。再次,是公共物品影响市场失灵。公共物品是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物品,它和私人物品相对应,它具有非竞争性和排他性的特点,可分为纯公共物品和准公共物品。由于公共物品存在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消费者更愿意搭便车,低保或者隐瞒自己对公共物品的偏好。所以无法知道每个消费者的需求
[关于学习公共经济学的心得体会]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