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大学新生的入学教育
【摘要】新生入学教育是高中升至高校的第一堂课,也是高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提出高校新生入学教育工作的几点建议:坚持“以人为本”教育理念;入学教育时间合理化;加强高校新生入学教育体系构建;提高参与度,多渠道0%。入学教育究竟要持续多久、多长时间最能达到教育的最佳效果还未有明确数据表明,但一周时间的确不解决同学遇到的种种问题。
2、入学教育内容趋于模式化,缺乏针对性
高校入学教育内容的模式化问题普遍存在,军训、平安教育、校史教育、学习引导、生活引导、心理健康教育等成为入学教育的固定内容,虽说这些教育内容对同学来讲有其必要性,但笼统的叙述、内容缺乏针对性的入学教育在实际效果上大打折扣。而且很多高校都实行班级大会、家长座谈会、参观等固有模式,同学在整个过程中只是被动、机械地参与,缺乏互动,简洁造成同学的逆反心理,影响教育效果。
3、入学教育教学主体单一,缺乏整体性
4
现在大多数高校负责新生教育工作的是辅导员和学工干部,学院、专业老师、后勤、行政等部门大多觉得新生入学教育与本部门关系不大,从而工作中只负责跟本部门相关同学事务,缺少通盘考虑。新生入学教育的是一项具体工程,仅靠学工同志们的努力远远不够,需要领导重视、各个部门通力协作、任课老师乐观参与。同时也需要社会和家庭的参与,学校、家长和社会三方联动起来,新生入学教育才能取得更扎实的效果。
4、师生沟通方式单一,缺乏互动性
新生进入高校后,面临一个全新的环境,失落、焦虑等心情突然爆发,他们迫切需要有人能够准时开导,解答困惑。但我们往往是老师向同学“说”,而很少静下心来“听”。师生之间真听真看真感受,公正真诚的交换看法,才能更好地相互信任,更易沟通,才有可能成为伴侣,从而更加了解同学的所想所思。
三、高校新生入学教育工作的几点建议
6
1、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强调,要深化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精神,全面贯彻落实总书记5月2日在北京高校师生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以本为本”,推动“四个回归”,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育力气,造就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提出,“人才培育为本,本科教育是根”,只有把中国的人才培育工作做好了,高等教育才完成了它的历史的第一责任、第一使命、第一任务。因此,高校应当坚持落实“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对新生教育工作进行方向性指引,体现对新生的关怀。应充分敬重同学的个体差异性,乐观地进行入学教育的创新探究,为同学供应更多更好的教育服务,促使同学成长成才。
2、入学教育时间合理化
新生入学教育应当持续贯穿在高校新生的第一学期,有阶段、有步骤推动。以西安邮电高校为例,同学工作部特地针对新生开设的“新生训练营”,在录用工作结束、寄出录用通知书后的8月1日正式开头运营,提前进入预备教育阶段。依据招生就业处供应2018级本科生数据,录用本科新生4189名,截止2018年8月28日,有3453名新生加入新生训练营,%。说明新生在入学前,大部分已经开头接受初步教育,很大程度上激发了新生对高校生活的期盼与向往;其次阶段是入学后一个月的集中教育阶段。以学校、院系、专业、班级、宿舍为单位开展各类常规教育活动;最终为适应性教育阶段,贯穿整个学期。通过上课教学、同学活动、党团组织、协会社团等多渠道多内容对新生进行教育,引导他们从中学到高校的过渡,由中学思维到高校思维的转变,同时适时地做好关键环节的工作,教育新生制定好高校生涯规划。
6
3、加强高校新生入学教育体系构建
新生入学教育体系内容必需具有针对性,理论上应由爱国爱校教育、专业思想教育、校规校纪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平安教育等内容构建。同时,应着重转变之前被动、单一、缺乏新意的状况,不断完善新生入学教育队伍,留意朋辈教育和自我教育,逐步建立多群体参与、多部门协同、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新生入学教育体系。应站在大局角度统筹规划,加强新生入学教育工作规范化、系统化。
8
4、提高参与度,多渠道、全方面开展高校新生入学教育
高校新生入学教育可以实行集中与分散相结合,集中教育在新生入学后的一个月内,分散教育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这个时期,高校新生的主体为“95后”,共性突出,自方法识强,对于刻板、教条式的教育很反感,这就要求高校创新教育方式,提高同学参与度,让大家有爱好、主动了解入学教育内
大学新生的入学教育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