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摘录]
教育工作者须有两项基本功:读书与思考
9月份实施的《义务教育法》已经把素质教育写进了法律。所以实施素质教育已经不仅仅是政府倡导的行为,而且已经变为了国家的意志,代表了人民的长远利益。从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来看,我们的文艺工无涯考做舟”的感叹。学校成为训练答题技巧的集中营,教育只为一个终极考试做准备。变态的学校,制造了畸形的考生。面对这种情况,我们的教育工作者、文化工作者、科技工作者都应当给予认真的关注。所以我觉得现在是应当提倡一下读书的时候了。
首先是要对“读书”的重要性有深刻认识。清华附小窦桂梅老师就讲得很好。她说:“热爱读书是超越功利的。我们爱李商隐,并不是指望靠他的诗来换钱糊口;我们爱康德,也并不指望康德哲学能帮助我们炒股致富。”“一个真正爱书的人能在文字中体会到难言的满足、幸福和富有。”“对于珍视生命的人来说,只活一生是不够的,我们要在那些优秀的作品中再活一次,甚至是再活10次——这样的人生才是有意义的!”前不久国家语委对语言现状的情况进行了新闻发布,从发布的信息中我看到,我们语言的纯洁性受到了严重的冲击,文字现象现在相当混乱,除了一些小学老师,包括专家、学者很关心以外,其他人大都不很关心。其实,人是通过拥有语言的方式来拥有世界的,语言的极限,就是认知的极限,语言之外的世界对于人来讲,是一个未知世界。谁的语言掌握得多,谁的世界就更深沉、更广阔。所以为什么要提出多读书呢?我觉得多读书,与一个人自身的修养及知识和品行的发展是紧密联系的。正如林清玄所说的,读书的目的就是“使我们今天比昨天更有智慧,今天比昨天更慈悲,今天比昨天更懂得爱,更懂得宽容,更懂得生活的美好”。
当然,除了要认识读书的意义之外,我们要让读书成为一种生活方式,成为一种工作方式。在座的有不少是校长,我介绍两位校长。一位是四川成都高新区试验小学校长陈光前,一位是河南焦作许衡中学校长张璧宏。这两位校长的治校方法就是倡导读书。他们要求自己也要求教师每人每周每月多读一点书,大家一起看,读完以后都写读后感,读后感要进行交流,交流方式有会上演讲、发表文章,校长对每位教师的读后感都阅读,而且写评语。他们正是用阅读的方式,架起了全校师生心灵沟通的桥梁,这两个学校用读书的方式把学校办得很好。陈光前校长说:“决定一个人品位和境界的,是他的胸怀和内涵,而影响一个人胸怀和内涵的,则是他阅读的数量和质量。”只有读的书多了,人格内涵丰富了,品格高尚了,情感充实了,生产出的精神作品才会有强大生命力,才会为受众所欢迎、所喜爱。
学思学问是最大学问
读书重要,但只读书不思考,还是不够的。所以一要读书,二要思考。对于“思考”的重要性更要有深刻的认识。我们要把培养自己的思考能力,培养教师的思考能力,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作为一个重大的理论课题和实践课题提上议事日程。
现代物理学之父爱因斯坦十分强调思考的重要性。他说:“发展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一般能力,应当始终放在首位,而不应当把获得专业知识放在首位”。他还说,“提出问题远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法国作家巴尔扎克说:“一个能思考的人,才是一个真正的力量无边的人”。恩格斯也讲过:“地球上最美的花朵是思维着的精神”。思维这么重要,但是在我国教育应试倾向束缚下,存在的严重问题就是重视传授而不重视思考能力的培养。 举办的“世界物理年在中国”活动期间
读书摘录 读书与思考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