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两种手术方法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比较.doc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两种手术方法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比较
聂佑铭[摘要] 目的:比较两种手术方法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将62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分成两组,一组采用CT定位血肿清除术清除颅脑内血肿;另一组则采用常规开颅手术进行治疗。比50 ml。开颅组30例患者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22~68岁,。其中既往有高血压病史者25例。GCS评分5~8分者20例,9~12分者10例。脑叶出血8例,基底节出血16例,小脑出血6例;形成脑疝者16例,破入脑室者8例。血肿量为30~80 ml,平均51 ml。定位组与开颅组患者在GCS评分、血肿量、性别、年龄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方法
行常规开颅手术的患者采用骨瓣或小骨窗开颅手术清除血肿,术后常规行脑室引流或硬膜下引流。CT定位血肿清除术组患者则应用MD-2000A脑定位手术系统进行手术。患者局麻下进行CT扫描定位靶点,测量其XYZ坐标值。注意避开脑部功能区,在皮层血管分布较少的部位经颅骨钻孔切开硬膜。定位仪调整坐标后置入硅胶管,以注射器负压抽吸血肿内血液、血凝块,%NaCl溶液冲洗至血肿液颜色较淡。缝合头皮,固定引流管。引流管拔管时间由血肿排空情况定,通常引流时间为3~5 d。比较两组术后死亡率及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并随访6个月比较死亡率及生活质量[3]。
判定标准
术前及术后15 d对所有患者按照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进行评分。其中最高为45分,最低为0分。0~15分视为轻型缺损;16~30分视为中型缺损;31~45分视为重型缺损。生活质量根据Rankin分级进行评定[4]:无症状为0级;有临床症状但对患者活动无影响则为1级;存在轻度残疾且不能从事脑出血前活动,但生活还能自理,无需照顾者为2级;中度残疾且需他人照顾,但可自行行走者为3级;中重度残疾且需要他人照顾,无人照顾时不能自行行走者为4级;严重残疾且需要他人长期照顾,生活根本不能自理者为5级。
统计学方法
研究数据经SPSS ,两组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且以P<。
2 结果
两组死亡率比较
CT定位组32例,死亡7例,%。死亡时间为术后3~21 d。合并脑疝的17例患者中死亡5例;小脑出血6例患者中死亡1例;再次出血者4例,死亡1例。常规开颅组30例,死亡8例,%。死亡时间为术后3~16 d。合并脑疝的16例患者中死亡5例;小脑出血6例患者中死亡1例;再次出血者5例,死亡2例。两组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比较
治疗前两组神经功能缺损分值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术后15 d两组评分比较,CT定位组评分明显低于常规开颅组(P<)。见表1。
两组生活质量比较
术后随访6个月,两组生活质量比较见表2,CT定位组较常规开颅组患者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提高(P<)。
3 讨论
通常对于GCS 5~12分的脑出血患者采取手术治疗。手术治疗方法主要有常规开颅术、CT定位血肿清除术等。由于脑CT立

两种手术方法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比较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小泥巴
  • 文件大小15 KB
  • 时间2022-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