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氧层破坏太阳辐射的紫外光中有一 部分能量极高,如果到达地球表面,就可能破坏生物分子的蛋白质 和基因物质,即我们所 熟知的DNA造成细胞破坏和死亡。来自于太 阳的高能量的
紫外辐射在到达地球表面之前,其中高能的紫外线使得高空中(离 地面1臭氧层破坏太阳辐射的紫外光中有一 部分能量极高,如果到达地球表面,就可能破坏生物分子的蛋白质 和基因物质,即我们所 熟知的DNA造成细胞破坏和死亡。来自于太 阳的高能量的
紫外辐射在到达地球表面之前,其中高能的紫外线使得高空中(离 地面10公里以上)的氧气分子发生分解,产生的氧原子具有很强 的化学活性,因此能很快与大气中含量很高的氧分子发生进一步的 化学反应,生成臭氧分子。由于臭氧和氧气之间的平衡,大气形成 了一个较为稳定的臭 氧层,而臭氧层的作用正是阻挡太阳紫外线照 射,使人类免受伤害。大气臭氧层的损耗是当前世界上又一个普遍 关注的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它同样直接关系到生物圈的安危和人 类的生存。
臭氧层损耗与"臭氧洞”
臭氧(03)是氧元素的同素异形体,它的化学性质十分活泼, 很容易跟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实际上,在臭氧层内,臭氧的形 成是众多物质参与,一系列化学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的结果。臭氧在 遇到H、0H、N 0、Cl、Br时,就会被催化,加 速分解为02。 氯氟烃之所以被认为是破坏臭氧层的物质就是因为它们在在太阳辐 射下分解出Cl和Br原子。
1984年,英国科学家首次发现南极上空出现臭氧洞。 1985 年,美国的"雨云-7号”气象卫星测到了这个臭氧洞。以后经过 数年的连续观测,进一步得到证实。据NASA报道,NASA的"Nimbus
-7"卫星上的总臭氧测定记录数据表明,近年来,南极上空的臭氧洞 有恶化的趋势。目前不仅在南极,在北极上空也出现了臭氧减少现
象。 NASA和欧洲臭氧层联合调查组
分别进行的测定都表明了这一点。
臭氧层破坏的原因对于大气臭氧层破坏的原因,科学家中间有多 种见解。但是大多数人认,人类过多地使用氯氟烃类化学物质(用 CFCs表示)是破坏臭氧层的主要原因。氯氟烃是一种人造化学物质, 1930年由美国的杜邦公司投入生产。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尤其 是进入60年以后,开始大量使用,主要用作气溶胶、制冷剂、发 泡剂、化工溶剂等。另外,哈龙类物质(用于灭火器)、氮氧化物 也会造成臭氧层的损耗。如上文说述,在平流层内离地面20~30千 米的地方是臭氧的集中层带,在这个臭氧层中存在着氧原子(0)、 氧分子(02)
和臭氧(03)的动态平衡。但是氮氧化物、氯、漠等活性物质及其 他活性基团会破坏这个平衡,使其向着臭氧分解的方向转移。而CFCs 物质的非同寻常的稳定性使其在大气同温层中很容易聚集起来,其 影响将持续一个世纪或更长的时间。在强烈的紫外辐射作用下它们 光解出氯原
臭氧层破坏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