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王维《新晴野望》.ppt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1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王维《新晴野望》
第一页,共13页。
王维(701?-761),字摩诘(jié),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其诗、画成就都很高,苏轼赞他“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尤以山水诗成就为最,王维《新晴野望》
第一页,共13页。
王维(701?-761),字摩诘(jié),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其诗、画成就都很高,苏轼赞他“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尤以山水诗成就为最,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晚年无心仕途,专诚奉佛,故后世人称其为“诗佛”。他著有《王右丞集》,存诗400首。王维在唐诗的范畴显然有更高的成就,他是唐代山水田园派的代表。
第二页,共13页。
新晴野望   
王维 
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
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
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第三页,共13页。
雨过天晴,空气清新,无丝毫尘埃,天空中似乎一尘不染,显得特别明净清新。
1、首联怎样体现“新晴”?
“无氛垢”
雾气尘埃
第四页,共13页。
2、这首诗怎样体现“野望”?
“原野旷”、“极目”
“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极目远眺,原野显得格外空旷开阔。让人可以看到很远很远,仿佛可以把目光用尽似的。
接下去由远及近,再由近及远,对乡村景物进行了富有层次的描写,这都是“新晴”“无氛垢”和“野望”“原野旷”的体现。
第五页,共13页。
诗人眼前是一座临水的小山村,村边紧靠着一条溪水的渡口,而村中绿树环抱,一直延伸到溪边。溪水的白,城门的灰,村树的绿,在阳光的普照下交相辉映。作者为我们描述了一幅清晰分明的雨后画卷。(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第六页,共13页。
顺着溪流望去,远处田野里积满了水,水色在阳光照耀下闪闪发光,村后绵延着山峦,而在山峦之后又有青翠的山峰显露出来,因为下雨,所以田中积水,因为空气清新,所以平日模糊的远峰也清晰地显现出来,比平时更富层次。 这里的远景描写,再次刻划“新晴”特点,响应一、二两句。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
第七页,共13页。
3、在第三联上下两句中最精炼传神的分别是哪一个字?
“明”是明亮,形容词用作动词 ,在雨后阳光的照耀下,溪水兀自明亮着,晃人眼目 “出”是出来将山峰拟人化了:远处碧色的峰峦,就仿佛一个个调皮的孩子,突然出现在群山的身后,让人惊奇。
“明”和“出”
第八页,共13页。
4、赏析“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这两句诗。【学会多角度思考,并能联系诗文阐述。】
①富有层次感:“白水明田外”是近景,“碧峰出山后”是远景。而“白水”在“田外”,“碧峰”在“山后”,也是体现出了景物的层次。
②富有色彩美和明暗的对比:近处农田的清晰与远处流水在阳光之下泛出的白光,近处明晰的山岭与远处更高山峰的朦胧青影,给人以视觉上明暗和色彩对比美。
第九页,共13页。
③这两句不仅体现了题目里的“新晴”与“野望”的意思,更表现了乡村原野的美好和诗人对农家生活的喜爱。
④从形式上看 ,“碧峰”对“白水”富有色彩的名物相对;“出”与“明”动词相对;“山后”对“田外”方位名词相对,对仗工整。
第十页,共13页。
“南亩”,《诗经》有“今适南亩,或耘或耔”,指到南边的田地里耕耘播种,后来南亩便成为农田的代称。 再写山村,农家都全部出动到田野里紧张地劳作,表明正值农忙时节,也可见农民意在抓紧雨过天晴的有利时机而突击耕种的情形。这样的描写,使新晴景象与农民劳作融为一体,与诗的前面几幅画面相呼应,构成一幅幅景色优美且又充满生活气息的画卷。
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第十一页,共13页。
5、诗歌的尾联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尾联写了农忙时节,农人全家在农田里忙于耕作的景象。作者这样写的好处是:再一次突出表现“新晴”这一诗题,因为“新晴”,诗人才能看到农人们“倾家事南亩”的景象。给前面所绘的一幅静态画面平添无限生机,使整个画面活了起来。
第十二页,共13页。
谢谢!
第十三页,共13页。

王维《新晴野望》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350678539
  • 文件大小895 KB
  • 时间2022-07-16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