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高语文第一册 《过万重山漫想》_ 、
《过万重山漫想》教案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理清作者思路,领会文章主旨。
2、 能力目标:学会理清文章思路的方法之一一寻找关键语句。
3、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欣赏本文纵横古今的气韵想红线是什么,尽快把握文意。
第一遍读课文,思考问题
1、 挑出生字生词,并结合书中注释理解语句,此外的字词划出,课后查阅字典自己解决。
2、 筛选有助于理解文章中心的语句或段落,达到快速理解文意。
提示:(1)正音的字:怯(qie)弱 上溯(su)凭舷(xidn)眺望 啃噬(shi)脊(ji)梁 泯(mi n)灭
在记叙文或散文中,筛选抒情或议论的语句,是快速把握文意的一种方法。本文所用 材料很多,漫想翩翩,是“形散”的典型例子,而表明中心的语句又较明显,以此为突破口, 先把握文意,再循序渐进,就可理清思路。
全文一共18段,较鲜明表达主题的有第11、12、14段,在这里出现了 “第一个”和“三 峡”的象征义,结合全文全段,不难理解“第一个”是指在未知领域,敢为人先,不怕困难和 失败的人,“三峡”是象征了等待人们去征服、去开拓的未知的领域,文章赞颂“第一个”向“三 峡”进军的人,就是赞颂知难而上、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这样,通过这种方法,就大体上把 握了文意。
四、 课堂小结:
“三峡”是象征了等待人们去征服、去开拓的未知的领域,文章赞颂“第一个”向“三峡” 进军的人,就是赞颂知难而上、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
五、 布置作业:
深入诵读课文,“三峡”一词在文中出现几次?分别有什么涵义?
六、 板书设计: 过万重山漫想
关于作者:刘国正
解题:写作者经过万重山时飞越的神思、联翩的浮想。
文体特点:写景抒情散文。
"三峡"是象征了等待人们去征服、去开拓的未知的领域。
第二课时
一、 组织教学:
二、 复习检查,导入新课:
三、讲授新课:
(一)第二遍细读文章,要求
1、 在把握主旨的基础上,找出表明作者思路的语句;
2、 用图示法,画出作者思路的轨迹,讨论作者如何由此及彼展开思绪?(采用小组讨论的方 式)提示:理清思路是有方法可循的。第一是整体感知文章,把握主旨,这是前提,第二是摸索 作者的思路,为了主题表达的需要是如何起行的。
(提示)一一“头脑里一无所有。就在这原始状态的空白中,一个古怪的念头跳了出来……” 这是漫想的开始。
——“于是,我的思绪,如同被疾风牵引着,无边无际地延展开去。”思路展开。
——“再想下去。”思路进一步延伸。
——“我的思想向着更遥远的空间和时间飞去。'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也许还 要高远。人类的历史,对于我本来如同远在云天之上、不可端倪的飞鸟,此时忽如栖落在于指 上,简直可以数一数它的翎毛。”思路扩展。
——“我的思路被隆隆的爆破声打断。前面是葛洲坝工地。”由远古回到现实,思路发生转换。 ——“千百年后,假如三峡无恙,也许会有人从此穿过。”由现实想到未来,思路再次转换。
——“船已经穿过三峡,我感到第一个穿过三峡的人曾经感到的和未曾感到的喜悦。”思路到达 终点。
(二)引导学生分析:
1、生自读第1、2自然段,概括出作者所描写的景物的特点。
明确:景物特点:雄、险、奇。
2、面对这些雄奇的景色,作者的有什么样的反映?
过万重山漫想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