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米的认识 学习设计 共6课时 总第1课时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经历测量过程,知道毫米产生的实际意义。
2、通过观察,明确毫米和厘米的关系,会进展简单的换算.
3、使学生在操作中学会用毫米作单位进展 毫米的认识 学习设计 共6课时 总第1课时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经历测量过程,知道毫米产生的实际意义。
2、通过观察,明确毫米和厘米的关系,会进展简单的换算.
3、使学生在操作中学会用毫米作单位进展测量。
4、使学生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小组合作学习,估计课本的长、宽、厚。
(1)出例如1情境图,学生认真观察。老师提出问题。
(2)4人小组合作,分别估计一下数学课本的长、宽、厚。将估计的结果填在记 录表的“估计”一栏中。
(3)对估计的结果进展反响.
2.用测量的方法验证估计的结果.
(1)分组测量课本的长、,将遇到的问题记录下来,用自己喜 欢的方法表示测量的结果。
(2)交流测量的结果,“毫米的认识”。
二、探究体验
1、理解毫米和厘米的关系。
(1)提问:“从尺中,你发现毫米和其他单位间的关系吗?”。
(2)=10毫米的关系。让学 生多说发现这个关系的过程。
2、帮助学生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
(1)在尺上观察1毫米的长度,互相比划一下1毫米的长度。
(2)老师提出问题:“请大家说出生活中长或宽或厚大约是1毫米的东西.” 先在组内说,再在全班交流。
(3)要求学生合作完成:先从课本中数出几页(捏紧后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再用尺子验证一下是不是1毫米,然后调整到厚度是1毫米,最后数一
毫米的认识学习设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