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XM居住区规划设计
二、居住区规划设计的任务与要求
居住区规划设计的目标是“以人为核心”,“以人为本”的指导原则下去建立居住区各功能同步运转的正常秩序,谋求居住区整体水平的提高,使居住生活环境满足如下要求:
1)方:岩溶(又叫喀斯特)是石灰岩等可溶性岩层被水浸蚀成溶洞,产生洞顶塌陷和地面漏斗状陷穴等一系列现象的总称。
:地震是经常发生的一种灾害性大的自然现象。
3、几种不良地质现象
4、现状、地形分析
1)现状分析
2)高程分析
3)坡度分析
4)坡向分析
5)排水分析
第二章 居住区规划结构与布局
一、居住区的规划结构与布局概述
居住区的规划结构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居住区——居住小区——居住组团(三级结构)
2)居住区——居住小区(二级结构)
3)居住区——居住组团(二级结构)
另外还有独立居住小区,独立居住组团。
二、居住区的规划布局形式
1)片块式布局
住宅建筑在尺度、形体、朝向等方面具有较多相同的因素,并以日照间距为主要依据建立起来的紧密联系所构成的群体,它们不强调主次等级,成片成块,成组成团地布置,形成片块式布局形式。
2)轴线式布局
空间轴线或可见或不可见,可见者常为线性的道路、绿带、水体等构成,但不论轴线的虚实,都具有强烈的聚集性和导向性。一定的空间要素沿轴布置,或对称或均衡,形成具有节奏的空间序列,起着支配全局的作用。
3)向心式布局
将一定空间要素围绕占主导地位的要素组合排列,表现出强烈的向心性,易于形成中心。这种布局形式山地用得较多,顺应自然地形布置的环状路网造就了向心的空间布局。
4)围合式布局
住宅沿着基地外围周边布置,形成一定数量的次要空间并共同围绕一个主导空间,构成后的空间无方向性,主入口按环境条件可设于任一方位,中央主导空间一般尺度较大,统率次要空间,也可以其形态的特异突出其主导地位。围合式布局可有宽敞的绿地和舒适的空间,日照、通风和 视觉环境相对较好,但要注意控制适当的建筑层数。
5)集约式布局
将住宅和公共配套设施集中布置,并开发地下空间,依靠科技进步,使地上地下空间垂直贯通,室内室外空间渗透延伸,形成形成居住生活功能完善,水平—垂直空间流通的集约式整体空间。这种布局形式节地节能,在有限的空间里可很好满足现代城市居民的各种要求,对旧城改建和用地紧缺的地区尤为适用。
6)隐喻式布局
将某种事物作为原型,经过概括、提炼、抽象成建筑与环境的形态语言,使人产生视觉和心理上的某种联想与领悟,从而增强环境的感染力,构成了“意在象外”的境界升华。
三、居住区规划设计布局分析
在居住区整体布局的构架中,道路系统起着骨架作用,公建系统是社区建设的核心因素,绿地系统则是生态平衡因素,空间协调因素,视觉活跃因素。
居住区规划设计的基本要求:
1)方便居民生活,利于组织管理;
2)合理组织人流、车流、利于安全防卫;
3)公共活动中心方便使用,经营和社会化服务;
4)规划设计构思新颖,环境协调,富有特色;
1、道路系统
1)道路系统规划布置要求
(1)满足使用功能要求
(2)满足安全与防护要求
、行车安全
(3)满足经济和节约用地要求
2)道路系统的规划布置
(1)道路网布置基本形式
(2)人、车流组织
(3)道路分级布置
居住区的道路可分为四级
(4)静态交通布置
静态交通包括停车设施、广场、回车场、交通岛等
3)几项有关技术要求
(1)关于出入口
,居
SXM居住区规划设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