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评黎璎老师《古埃及文明》一课
黎璎老师执教的《古埃及文明》一课,体现了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历史教学的一个显著特点与发展趋势,即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创设历史学习的情景,触摸历史、进入历史、感受历史,以此认识历史;注重发现,注重
- 1 -
评黎璎老师《古埃及文明》一课
黎璎老师执教的《古埃及文明》一课,体现了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历史教学的一个显著特点与发展趋势,即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创设历史学习的情景,触摸历史、进入历史、感受历史,以此认识历史;注重发现,注重探究,注重交流,以此转变历史学历史知识为了解历史知识的产生过程,从而丰富历史学习的经验与经历。
因此,这堂课的成功主要表现为实现了历史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整合,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认识:
首先,利用网络教学的优势再现历史。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十分注重让学生通过网络环境来感受古埃及文明的成果。教师课前设计制作的教学网页页面中,既有提供给学生学台,既扩充了课堂教学的容量,也便利了学生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搜集信息,并运用提取到的信息通过合作与交流的方式解决“问题”,历史情景的再现和历史学习情景的创设为改变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方式提供了契机。
其次,借助网络教学的环境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学中教师注重体现发挥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能力,让学生在学习中对历史作出自己的解释、判断。在网络环境下,学生利用网页,通过“人机对话”进行探索研究,通过体验来认识历史,而不是全由教师讲给学生听。培养了学生在网络环境下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由被动接受转为主动出击,由被动的听与记转为主动的做与说,因为兴趣的激发而投入,相应地,教师也由系统讲解历史知识转为参与、指导学生的学习过程,从而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与教师教学的针对性。
第三,依托网络教学的平台加强对学生历史学习方法的指导。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注重历史学习方法论思想的引导。如在讲授“尼罗河”一目时,黎老师指导学生通过网页提供的超链接、搜索引擎进入因特网直接查找相关资料,面对网络上的大量信息资源,教师不断引导学习小组将各自搜集的资料加以归类,在此过程中,发展学生提取、整理信息的能力;又如教师在网页的“思考园”中设计了一道看图题,让学生通过对金字塔建造方法以及监工的残酷行径等三幅图片进行分析,借助史料复现金字塔建造时代的历史面貌,隐含着史料证据意识的培养;在学生探究、交流、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针对每个问题,都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思路,拓展学生的认识维度,引导学生明了今后碰到类似问题时思考的角度,从而渗透了史实的逻辑意识和史论的方法意识;教学中教师还不断提示学生:“你从哪里得知这些信息?”“你判断的依据是什么?”等等,通过潜移默化,使学生逐步树立起“史由证来,证史一致”的历史意识,既有利于学生历史知识的掌握,亦推动了学生历史学习方法意识的形成。
- 3 -
综观全课,黎老师的课还可以有一些改进之处:
其一是在缺乏大量文献资料的情况下,如何让学生真正了解历史事实?我以为,教师应最大限度地利用网络资源,如还应该可以将前人的研究成果作为史料展示给学生,让学生了解前人是如何认识历史并得出结论的,在得出结论时运用了什么样的方法和
评《古埃及文明》一课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