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齐塑化大厦结构设计简介
摘要:本文结合工程实例,简要介绍了中齐塑化大厦结构设计方案的整体构思,并对基础部分和上部结构的设计方案进行了对比,依据相关规范对计算结果进行分析并总结出框架―核心筒结构的设计要点。
关键词:框架了合理利用空间,有效降低层高,楼盖结构办公及商业部分采用宽扁梁加次梁,角部网格为井子梁的现浇板楼盖,做到合理利用结构空间,调整结构刚度,有效降低层高,降低造价的目的。
墙式转换
实现屋顶部分内收建筑效果的方式,一种可采用将框筒结构中的外排柱内移,标准层中楼板外挑,这样核心筒距外框柱的距离小于10m,内柱可取消,但此时外框柱影响了建筑的使用空间,所以未被采用;另一种可采用将框筒结构中的外排柱外移,保留内柱,(内柱位于卫生间处,不影响建筑功能的使用)框架柱进行位置转换的方式,转换方式可采用托梁,即在A~C轴之间设一道大梁,但这样影响建筑的空间使用,所以本设计依据柱位的变化采用墙式转换,既满足了建筑功能要求,也保证了结构的合理性。墙式转换节点详图3(c)。
墙式转换结构是整个工程的关键构件,对此进行了有限元的节点分析,SATWE整体分析,并以深牛腿方式进行了手算复核。
图3(c)
4 计算结果分析
本工程计算分析采用SATWE软件。
自振周期与振型
结构的前3阶周期如表1所示,分析过程中计算振型数为15个,而且两者的质量系数均满足《高规》[1]%以上。
表1
振型号 周期 (s) 平动系数 扭转系数
1 ( + )
2 ( + )
3 ( + )
T3/T1=<《高规》[1]
主要控制参数 表2
作用方向 X Y 规范限值
楼层最小剪重比 % % 满足《抗规》[2]%的要求
刚重比
通过《高规》[1]
不考虑重力二阶效应
地震力下楼层最大层间位移与该楼层平均值的最大比值
风荷载下楼层最大水平位移与该楼层平均值的最大比值
地震力作用下楼层层间最大位移与层高之比的最大值 1/879
19层 1/965
19层 1/800
框架柱的倾覆弯矩百分比各层均小于50%,基本在10%~40%之间,这说明剪力墙的数量满足《高规》[1]的要求。
框架和核心筒之间剪力分配
由于在外框柱和核心筒之间增设了内柱,所以框架部分承担的剪力值满足《抗规》[2]%
中齐塑化大厦结构设计简介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