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冠心病 (1)
第1页,讲稿共76张,创作于星期日
是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腔狭窄、阻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甚至坏死而引起的心脏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它和冠脉功能性改变(痉挛)一起,统称冠状动脉性心脏病(c痛产生机制(补充)
心脏对机械性刺激不引起疼痛,其直接因素与心肌缺血缺氧时,酸性代谢产物聚积刺激心脏内自主神经的传入神经纤维末梢,经1~5胸交感神经节和相应的脊髓段,传入大脑而产生之
放射痛:痛觉反映在与自主神经进入水平相同脊髓段的脊神经所分布的区域内,可向胸骨后、左臂的前内侧及小指放射
第17页,讲稿共76张,创作于星期日
【临床表现】(典型)
症状
1、部位:主要在胸骨体上、中段之后,可波及心前区,有手掌大小范围,界限不很清楚;常放射至左肩、左臂内侧达无名指和小指,或至咽、颈、下颌部(背、上腹部等)
2、性质:为压迫性不适或紧缩性、发闷、堵塞、烧灼感,无锐痛或刺痛,偶伴频死感;发作时,患者往往不自觉地停止原来的活动,直至症状缓解
第18页,讲稿共76张,创作于星期日
3、诱因:常因体力劳动或情激而诱发,也可在饱餐、寒冷、阴雨天气、吸烟时发病。疼痛发生于劳累或情激的当时
4、持续时间:疼痛出现后常逐步加重,然后在3~5分钟内逐渐消失,一般<15分钟;
5、缓解方式:停止原来活动、休息或舌下含服硝酸甘油1~5分钟内缓解
6、发作频率:可数天或数星期发作一次,亦可一日内多次发作
第19页,讲稿共76张,创作于星期日
体征
平时一般无异常体征
发作时:面色苍白、表情焦虑、皮肤湿冷或出汗、BP升高、心率增快,有时出现第四或第三心音奔马律,可有暂时性心尖部SM(是乳头肌缺血以致功能失调引起二尖瓣关闭不全所致);第二心音可有逆分裂或出现交替脉
第20页,讲稿共76张,创作于星期日
【治疗要点】
原则:改善冠脉血供和减轻心肌耗氧量
同时治疗动脉粥样硬化
二个目标:缓解(终止)急性发作和预防再发作
发作时治疗:
1、休息:发作时立即休息,一般在停止活动后即可消除症状;
2、药物治疗:首选作用快,疗效高的硝酸酯制剂
第21页,讲稿共76张,创作于星期日
作用机理
扩张冠脉:降低阻力,增加冠脉血供
扩张动、静脉:减低心脏前后 负荷和心肌耗氧量
常用药物
(1)硝酸甘油片:舌下含化,1~2分开始起作用,约半小时后作用消失。
副作用:头昏、头胀痛、面红、心悸等,偶有BP降低(体位性)
注意事项:首次用药时,患者宜平卧片刻,必要时吸氧
(2)消心痛(硝酸异山梨酯):舌下含化,2~5分钟见效,作用持续2~3小时
第22页,讲稿共76张,创作于星期日
缓解期治疗:
1、一般治疗
避免各种诱因
积极治疗及预防诱发或加重冠心病的危险因素
调节饮食,尤其不宜过饱;禁绝烟酒
劳逸适度
2、药物治疗
使用作用持久的抗心绞痛药物
可单独、交替应用或联用
第23页,讲稿共76张,创作于星期日
硝酸酯类
缺血性心脏病四类药 β-受体阻滞剂
Ca++通道阻滞剂
抑制血小板聚集药物
3、冠脉介入治疗:
经皮穿刺腔内冠脉成形术(PTCA)
及冠脉内支架植入术(stent)
4、外科治疗:冠脉搭桥术
第24页,讲稿共76张,创作于星期日
5、中医中药(补充)
治标:
活血化瘀法
常用丹参、红花、川芎、蒲黄、郁金或丹参滴丸等
“芳香温通”法:
常用苏合香丸、宽胸丸、保心丸、 麝香保心丸等
治本:
一般在缓解期应用,以调整阴阳、脏腑、 气血为主,有补阳、滋阴、补气血、调理脏腑等法
第25页,讲稿共76张,创作于星期日
稳定型心绞痛→不稳定型心绞痛
胸痛部位、性质与稳定型心绞痛相似
原有 稳定型心绞痛在1月内疼痛发作频率增加、程度加重、时限延长、诱因发生改变,硝酸酯类药物作用减弱
1月内新发生的较轻负荷所诱发的心绞痛
休息状态下发作心绞痛
有ST段抬高的变异型心绞痛
第26页,讲稿共76张,创作于星期日
急性心肌梗死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第27页,讲稿共76张,创作于星期日
AMI:是指因冠脉供血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地缺血而导致心肌坏死
临床表现为持久的胸骨
冠心病 (1)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