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疾病知识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Atherosclerotic Heart Disease, CHD)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Atherosclerotic Heart Disease, CHD)
动脉粥样硬化的定义与发病机制
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
冠心病的分型和诊治
内容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 AS)
动脉粥样硬化是动脉硬化中最常见及最重要的类型,主要发生在大、中动脉。病变以损害动脉内膜为主,呈斑块样增厚,也可累及动脉中层,最终导致动脉管腔狭窄以致完全堵塞
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管壁增厚变硬、失去弹性和血管腔缩小
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因
多因素共同作用:遗传为基础
危险因素:年龄、性别、血脂异常、高血压、糖尿病和糖耐量异常、吸烟
次要危险因素:肥胖、活动少、高热量和高脂饮食、CHD家族史、性格急躁;同型半胱氨酸、胰岛素抵抗、纤维蛋白原、病毒和衣原体感染
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机制
脂源性学说
损伤应答学说
炎症学说
致突变学说
血脂升高内皮细胞功能障碍和通透性增高
ox-LDL,促成单核细胞在血管内皮聚集并转变成泡沫细胞
脂源性学说
LDL
LDL
内皮细胞
管腔
单核细胞
巨噬细胞
泡沫细胞
内膜
氧化修饰LDL
PDGFFGFM-CSFEF-1
细胞增殖、退化
Ross R. N Engl J Med 1999;340:115-126.
MCP-1
穿越
VCAM-1
ICAM-1
粘附
SR-A
LDL在动脉粥样硬化形成中的作用
炎症假说的形成
早在150年前,德国著名细胞病理学之父Virchow发现巨噬细胞在斑块中的存在,提出了“动脉粥样硬化是动脉内膜炎”这一“炎症假说”。
直至1999年,美国著名病理学家Ross教授明确提出“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炎症性疾病”
N Engl J Med 1999;340:115-26
CRP积极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全过程
Bisoendial RJ, Kastelein JJP, Stroes ESG. Atherosclerosis 2007;195:e10-18
Packard RRS, Libby P. Clin Chem 2008;54:24-38
CRP
的作用
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
内皮功能异常
↓扩血管作用
↓ NO释放
斑块破裂/
血栓形成
↑纤维帽变薄
↑TF分泌
↓纤维蛋白溶解
斑块进展
↑单核细胞迁移
↑血管平滑肌细胞
增殖
内皮功能活性
↑单核细胞活性
↑内皮祖细胞
NO: 一氧化氮; VSMC: 血管平滑肌细胞;TF: 组织因子
(国)冠心病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