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历史考试说明与学科素养
潍坊一中张伟
难真难 太难了
老师教的都没考,考的老师都没教!
高考命题专家都是大学教授——基于大学历史学专业的知识视野思考命题。
高考命题专家都是大学教授——基于历史研究的视角感受能力。
结论:摆脱教材程式化的历史叙述
为什么我们感觉难?
教材:由于教材字数有限,叙述历史要点化、碎片化,知识体系、线索欠完整,认识角度单一。
教师:部分教师知识老化,忽视深度思考。
学生:习惯”刷题”,不求甚解,对历史的认知片面、单一。
4
高考的选拔性——你无需战胜教授,但要比同学们优秀。
我们该怎么办?
一般人不错的,我们不错,
一般人错的,我们不错
(一)以考纲为依据
——不要“瞎跑”
(二)以教材为范本
——不要“裸奔”
(三)以真题为载体
——不要“跑偏”
我们该怎么办?
刷题转向研题
(1)考核依据
2016年考纲: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
在初中历史课程的基础上,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年
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历史课程
标准(实验)》的必修课程、选修课程系列的内容,确定历史
学科考试内容。
2017年考纲:根据普通高等学校人才选拔的要求,在中学
历史课程的基础上,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
《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
(实验)》的必修课程、选修课程系列的内容,确定历史学科
考试内容。
新考纲彰显了高考选拔的功能,考试内容和范围更加精准。
第一部分以考纲为依据
(2)命题依据
2016年考纲:历史学科考查对基本历史知识的掌握
程度;考查学科素养和学习潜力;注重考查在科学历
史观指导下运用学科思维和学科方法分析问题、解决
问题的能力。
2017年考纲:历史学科考查对基本历史知识的掌握
程度;考查学科素养和学习潜力;注重考查在唯物史
观指导下运用学科思维和学科方法发现问题、分析问
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新考纲突出了唯物史观,突出了问题意识,
增加“发现问题”能力考核要求,注重培养
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1、理解试题提供的图文材料和考试要求
2、理解材料,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
3、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的解读
4、辨别历史事实与历史叙述。
5、理解历史叙述与历史结论。
6、说明历史现象和历史观点。
7、客观叙述历史事实。
8、正确解释历史事物。
9、认识历史事物的本质。
10、发现历史问题。
11、论证历史问题。
12、独立提出观点。
考纲四大项十二小项能力要求
(1)获取和解读信息——审题能力
(2)调动和运用知识——迁移能力
(3)阐释和描述事物——表述能力
(4)论证和探讨问题——解释能力
考纲要求与学科能力转换
会爬的豆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