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衣服先算CPW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经济不景气让不少“血拼族”变得理智,即使是面对折扣很低的商品。于是一个新的概念――CPW(cost per wear的简写,译为“买衣服先算CPW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经济不景气让不少“血拼族”变得理智,即使是面对折扣很低的商品。于是一个新的概念――CPW(cost per wear的简写,译为“每次着装成本”)为大家提供了又一种省钱思路。
尽管当初买回家花了1200元,可是当朋友听说Tuni脚上这双黑色浅口鞋穿了快4年,还是大呼:“这双小羊皮鞋买得太值了!”浅口鞋从春季开始就可以上脚,能一直穿到秋末,一年少说也能穿50次,4年200次,每次花费6块钱。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Tuni的一位朋友决定放弃以往钟爱的时装鞋。买几十块钱一双的鞋,常换常新。“如果一双60块钱的鞋,我穿的次数少于10次,每次花的钱就多于6块,竟然不如买1200元的鞋子划算。”
中档货CPW可能最高
买衣服不应仅考虑价格,有些看似昂贵的衣服因为出镜率高而将CPW拉低。“一些大牌经典款式经久耐穿,而本身价格很低的衣服CPW肯定也不会高到哪里去,反倒是中间价位衣服的CPW会高得惊人。”在澳洲留学的以希说,CPW这个概念在国外已经相当普及,很多杂志甚至会在衣服搭配图外标注CPW值。
说到买衣经,以希走的是极端路线。“我通常买大牌或者在小店淘衣服,而绝不会在商场买中档价位服装,原因是中档服装的CPW太高。”
以希举例,去年11月份商场某品牌配饰打对折,她花300多元买了一根手链。买回来没多久就到了冬季,于是闲置。“戴了差不多5次,算下来CPW有60,不如我买的手表,6000多元人民币,最基本的款,几乎每天戴。”
会买还要会保养
“太贵了”是小蓉老公的口头禅。“上回我买了一套宝姿,老公有点儿心疼。我笑话他,我身上这件外套花了2400元,假设一个月穿6次,一年穿4个月,只要穿两年,每次穿衣使用成本为50块钱;而他之前偷偷花80元买的那件花衬衣,只穿一次就没下文了,使用成本每次80元。”小蓉说。
什么最便宜?使用率最高的最便宜!小蓉说,衣服成本不在于所支付的价格,而在于穿着次数。CPW的计算原则给“血拼族”上了最有价值的一课。换句话说,一件能用不同方法穿着的昂贵上衣,比如可与直筒裙、牛仔裤或者和吊带配套的衣服,比起一整柜的便宜货以及不能灵活搭配的衣服,就变得没那么贵了。
有人说,关于CPW的道理谁都懂,只是实际操作起来不容易。高价格容易让人“望而生畏”,转而去买“替代品”,而替代品并不能真正起到“替代”作用,最后的结果一定是“浪费”了更多银子。又或者,CPW理论很容易成为“花大钱”的自我安慰,找个借口让自己心安理得去消费高档
买衣服先算CPW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