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戚姬是汉高祖刘邦的宠妃,刘邦很喜欢她生的儿子赵王如意,曾经想废除太子刘盈立如 意为太子。
孔子很欣赏做事勤奋敏捷说话谨慎的人 孔子说—人的办事能力和语言能力往往是不相 称的,会说的人不一定会做,会做的人不一定会说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戚姬是汉高祖刘邦的宠妃,刘邦很喜欢她生的儿子赵王如意,曾经想废除太子刘盈立如 意为太子。
孔子很欣赏做事勤奋敏捷说话谨慎的人 孔子说—人的办事能力和语言能力往往是不相 称的,会说的人不一定会做,会做的人不一定会说,既做得好又说得漂亮的人实不多见。本 月 16 日的《国学》版(见 B6 )讨论了口才好的人的优缺点,提出对能言善辩之人一定要“听 其言而观其行”,并列举了历史上一些“以言举人”的经验教训。
现在来谈谈另一种人,这种人办事脚踏实地,行为端正,品德良好。但因口才不好,往 往被人忽视。
不过,孔子对这种人特别欣赏,称“讷于言而敏于行”的人为君子、仁者。孔子的观点 是:事情做起来不容易,说话能够不迟钝吗?
孔子论言行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译文]孔子说:“君子吃饭不要求饱足,居住不要求安定,工作上勤劳敏捷,说话却谨 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就可以说是好学了。”
•子曰:“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
[译文]孔子说:“古人言语不轻易出口,就是怕自己的行动赶不上。”
•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译文]孔子说:“君子言语要谨慎迟钝,工作要勤劳敏捷。”
•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译文]子贡问怎样才能做一个君子。孔子说:“先把事情做好了,再说出来。”
•司马牛问仁。子曰:“仁者, 其言也讱”。曰:“其言也讱,斯谓之仁已乎?”子 曰:“为之难,言之得无讱乎?”
[译文]司马牛问仁德。孔子说:“仁者,他的言语迟钝。”司马牛说:“言语迟钝,这 就叫做仁了吗?”孔子说:“做起来不容易,说话能够不迟钝吗?”
周昌口吃性耿直
阻止刘邦废太子
汉高祖刘邦在用人方面是历史上有名的高手,他既能驾驭萧何、韩信、张良之类的人才 打天下,也能起用叔孙通、陆贾之类的人才守天下。在他身边,既有能言善辩的纵横之士, 也有不善辞令的忠厚长者。
汉初御史大夫周昌,为人口吃,性格耿直,在皇帝面前常常犯颜直谏。
刘邦晚年宠爱戚姬,戚姬生赵王如意,刘邦觉得太子仁弱,而赵王如意无论长相和个性 都很像自己,产生了废太子立赵王的念头。当他表明自己的态度后,很多大臣提出反对意见, 但都不能改变刘邦的想法。周昌认为绝对不能把太子废了,态度十分强硬。刘邦问他为什么 不能把太子废了?周昌因为口吃和激动,无法把话说清楚,结结巴巴地说:“臣口不能言, 然臣期期知其不可!陛下欲废太子,臣期期不奉诏!”刘邦见他这个样子,不禁欣然而笑。
当时吕后在东厢侧耳倾听,散朝后,专门去见周昌,并跪下行大礼表示衷心感谢,吕后 说:“微君,太子几废。”后来,经过周昌、叔孙通、张良等人的努力,终于使刘邦打消了 废除太子的念头,使汉惠帝刘盈顺利继承了皇位。
修身养性篇
曹参继萧何任宰相
重用讷于文辞长者
曹参是汉朝的开国功臣,汉朝第一任宰相萧何死后,曹参对手下的人说:“赶快准备行 装,我要上任当宰相!”没多久,朝廷使者果然来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