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古典诗歌的结构起承转合.ppt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2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关于古典诗歌的结构起承转合
第1页,讲稿共23张,创作于星期日
何为“起承转合”
章法指的是诗词的结构谋篇。前人将绝句的章法归结为“起”、“承”、“转”、“合”。
“起”即一首诗的起句;
“承”是承接起句,是“起”句的延续、延
杜甫《登高》颔联“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中的“落木”承首联第一句的“风急天高”,为仰视所见;“长江”承第二句“渚清沙白”,乃俯视所得,无边落木潇潇之声与不尽长江滚滚之势将秋意推向深广,境界更为阔大、旷远,从而使后面抒发的老病孤愁之情也有了更有力的依托。
第8页,讲稿共23张,创作于星期日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邯郸冬至夜思家(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注]冬至:二十四节气之一,唐朝时是一个重要节日。
第9页,讲稿共23张,创作于星期日
●简析“抱膝灯前影伴身”一句,并说出作者当时怀有一种什么样的心情。
“抱膝”二字生动地勾画出作者默默呆坐的神态,用“灯前”自然引出“影”,而“伴”字又将“影”和“身”联系起来,抱膝枯坐的“影”陪伴着抱膝枯坐的“身”,显得形影相吊。这充分反映出作者思家时的一种孤寂心情。
第10页,讲稿共23张,创作于星期日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柳梢青•送卢梅坡(刘过)
泛菊①杯深,吹梅②角远,同在京城。聚散匆匆,云边孤雁,水上浮萍。
教人怎不伤情?觉几度、魂飞梦惊。后夜相思,尘随马去,月遂舟行。
[注]①泛菊:饮菊花酒。
②吹梅:吹奏《梅花落》。 ●“聚散匆匆”一句,在内容上强调什么?在上片的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第11页,讲稿共23张,创作于星期日
“聚散匆匆”一句,在内容上强调什么?在上片的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从结构来看,“聚散匆匆”一句为全词第二句,相当于绝句中的“承”句。“承”首句“聚”意(“同在京城”),启下句“散”情,并进一步用“云边孤雁,水上浮萍”两个意象表现对友人的不舍与牵挂,答案如下:“强调二人相聚之短暂、相别之仓促。在写聚、散的内容之间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第12页,讲稿共23张,创作于星期日
三、“转”开生面
“转”是指结构上的转折,往往体现为由物及人、由景及情、由事及理的思路上的转换。前面铺垫蓄势已足,陡然一转,别开生面,让诗歌顿生波澜。
杜甫《登高》中“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由颔联写景转而抒情,尽情抒发自己羁旅漂泊之苦,晚年抱病登台的孤独。关注“转”句,能使我们尽快明了作者思路,它也是我们体察诗歌主旨的重要线索。
第13页,讲稿共23张,创作于星期日
江楼夕望招客(白居易)  
海天东望夕茫茫,山势川形阔复长。
灯火万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
风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
能就江楼消暑否?比君茅舍校清凉。
[注]此诗写于长庆三年诗人任杭州刺史的次年。江楼,也称望海楼。
苏轼说“白公晚年诗极高妙,‘风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此少时所不到也”。你认为这两句诗高妙吗?为什么?
第14页,讲稿共23张,创作于星期日
这是一道鉴赏题,由于诗句有省略,理解起来有一定困难。那么我们不妨利用“转”联与“合”联的密切关系,先向“合”联寻求破解线索,以求得对“转”联诗意的理解,再进一步鉴赏。“合”联“能就江楼消暑否?比君茅舍校清凉”诗意显阔,是诗人在殷勤邀请好友登临江楼消暑,因为这里非常清凉。由此不难推测“转”联该是转向此意,这时再看诗句“晴天雨…‘夏夜霜”就有了清凉的感觉,原来两句是诗人为江楼做的“广告词”:“晴本无雨,夏本无霜,风吹古木如闻雨声,月照平沙似见寒霜,联想与想象生出清凉,足以消暑。”
“转”,古人也称为“跳转”,就是要尽量使转折之笔荡开,造就波澜,给人“峰回路转”之感。这一“转”避免了诗歌的平直,让诗意一下子鲜活生动起来,同时也转向了诗歌主旨的揭示,所以理解和鉴赏诗歌,抓住“转’’句是关键。
第15页,讲稿共23张,创作于星期日
四、妙“合”主旨
“合”是前三句诗意的最后合成,合句一出,中心就明了,它是诗人思想感情抒发的凝结点,常常有点明题旨,收束全诗的作用。
杜甫《登高》尾联两句,“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更在前句基础上直抒胸臆,似一吐郁结于胸的不快,又似无可奈何沉重一叹。一个艰难时世中老病孤愁的诗人形象跃然纸上,令人痛惜!全诗起于“悲”而终于“悲”,悲景着笔,悲情落句。所以在结构上,“合”句(联)常呼应开篇,圆合首尾。而从内容上说,“合”句(联)是我们了解诗人感情、解读古诗主旨的最重要所在。
第16页,讲稿共23张,创作于星期日
“妙合”的方式有很多,最常见的有两种:
第一种是直接点题,于篇末或抒发感情,

古典诗歌的结构起承转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卓小妹
  • 文件大小537 KB
  • 时间2022-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