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关于《老子》德治思想略论.doc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关于?老子?德治思想略论
  [论文关键词]老子;德治;尊道贵德;以民为本;顺天应时
  [论文摘要]历史上对?老子?的解读汗牛充栋,不同的人得出相殊的结论。窃以为:德治是其中较重要的一个方面。在全书中,它都是以德治为旨归的,它主张尊道德保民,认为“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39章〕并进一步提出了,“圣人常无心,以百姓之心为心〞〔49章〕的命题。主张按人民的意志和愿望来治理国家、安定天下。作为指导者不固执己见,随时调整自己的心态和行为,使它符合潮流顺乎民心。圣人之治理天下贵在使人民各顺其性,各完其生。“圣人在天下,歙歙焉,为天下浑其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49章〕圣人治理天下,和顺收敛,表达全社会的意愿,“百姓之善者,循乎自然也,圣人以道而善之,那么其善心自固矣。之不善者,未明本善,私欲蔽之也,圣人亦以道而善之,那么将化而复归于善也,此所谓德善也。盖百姓与圣人得之初者,未尝不善也……,圣人之心与百姓之心,其初均同乎虚静,纯粹至善,未有恶也。惟圣人清静无欲,顷刻不敢放纵,那么百姓自化〞。[4]善待百姓,尊重百姓的意见和思想,不能以统治者的意见限制民众,认为政治就是尊重民意,万物虽贱却不能不顺其自然而生长成熟,百姓虽卑,却不能不顺民意而治。
  ,致虚守静
  ?老子?不仅仅从理论上阐释要以民为本,以百姓之心为心,而且主张在理论上要减轻人民负担,做到省刑轻赋宽政务,使人民安居乐业,?老子?反对苛繁的刑罚和法律,认为“法令滋彰,盗贼多有〞。〔57章〕法规律令过于严苛繁冗,束缚人民的自由太过,谋生困难盗贼就会越来越多。主张“以正治国〞,“以无事取天下〞〔57章〕。作为国之君王,应与民休养,不可时常侵民扰民,“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58章〕一个看起来有点沉闷无生气的治国之道,其实它更比政策法令规定到每个生活细节的为政之道更能保持社会的淳朴风气,因为它的人民不受干扰,一切都效法自然,效法“道〞,同时要减轻人民的各种不必要的经济负担,使人民可以获得开展自身以更好地开展社会消费力的经济条件。之所以有统治者认为民难治甚至轻死以抗国君,其实“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轻死〞。〔75章〕人民饥饿是因为统治者聚敛太多,使得人民的消费收入缺乏自给;人民难治,是因为统治者妄作非为,法令无章,使人民无所适从,所以才难治;人民轻死,是因为统治者求生之欲太过,使得人民不堪忍受,所以才轻死,其实人民是欲置己于死地而求后生,并非真求速死也。不到绝境,人民不至出此下策,故作为统治者,应尽量宽大为怀,与民休养,不过分掠夺百姓,“致虚极,守静笃〞,〔16章〕“清静为天下正〞,〔45章〕“而民自化矣〞!
  三、顺天应时,无为治国
  顺天应时,无为治国是老子治国思想的最高境界。?老子?的“无为〞含义有二:一、顺天应时,因任自然;二、无为而治,顺势而为。二者合一即是以“道〞治国——“道常无为而无不为〞〔37章〕,以“德〞治国——“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上德不为而无不为〞。〔38章〕最好的治国方式是让人民自然而然“长之育之,成之熟之,养之覆之〞。〔51章〕最大的“德〞即“道〞的治国方式是不强把统治者自以为的“德〞加于人民

关于《老子》德治思想略论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lukas
  • 文件大小19 KB
  • 时间2022-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