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旅游规划的层次:
(1)因斯克普的分类:
1、国际旅游规划。
2、国家旅游规划。
3、区域旅游规划。
4、旅游开发区规划。
5、旅游设施用地规划。
(2)冈恩的分类:
1、区域尺度规划。
2、目的尺度规划。
3、场址规划。
我国旅游规划的层次:
(1)空间标准:
1、国家旅游规划。
2、省级旅游规划。
3、地县级规划。
4、目的地旅游规划。
5、景点旅游规划。
(2)时间标准:
1、远期旅游规划。
2、中期旅游规划。
3、近期旅游规划。
4、短期旅游规划。
(3)属性旅游规划:
1、区域旅游规划。
2、目的地旅游规划。
3、景点旅游规划。
国外旅游规划的发展阶段:
1、初始阶段(20世纪30年代至70年代初)
2、过渡阶段(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
3、快速发展阶段(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初)
4、深入发展阶段(20世纪90年代初至今)
我国旅游规划的发展阶段:
1、资源导向型旅游规划(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初)
2、市场导向型旅游规划(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初期)
3、形象导向型旅游规划(20世纪90年代)
4、生态导向型旅游规划(20世纪90年代至今)
旅游环境承载力:在某一旅游地环境的现在状态和结构组合不发生对当代人或未来人有害变化的状况下,在一定时期内所能承受的旅游者人数。
旅游容量:指某一旅游空间内在某一时间段内所能容纳的合理旅游数量。
1、环境、生态承载力。2、旅游地居民和旅游者心理承载力。3、旅游地社会环境文化承载力。4、旅游地经济环境承载力。
旅游规划方,区域旅游管理方,社区居民,旅游者,旅游资源,旅游规划的审批方
形象遮蔽;指在一定区域内分布着若干个旅游地,其中旅游资源级别高,特色突出,产品品牌效应大,或者市场竞争力大的旅游地,在其旅游形象方面也会特别突出,从而对其它的旅游地形成遮蔽效应。
形象叠加:指在同一区域内的不同旅游地的差异化形象定位,使得每一个旅游地具有各自的形象影响力,进而使这一区域产生叠加的合力,产生整合性的影响。
避免形象遮蔽的方法:1、资源雷同的,重新定位形象。2、资源差异大的,强化其不同的形象。3、加强市场运作和调整自身经营管理。
1、自然、市场、社会经济环境。
2、住宿接待设施。
3、交通条件。
4、旅游吸引物和活动。
5、社会因素。
6、客源市场群体。
7、其他设施和服务。
规划文本的内容:
1、规划范围。2、规划依据和原则。3、当时的自然社会状况。4、客源市场分析。5、同行业的状况。6、旅游项目创意。7、交通规划。8、旅游环境保护。9、绿化规划。10、效益分析。11、规划图件。12、旅游资源状况和评价。13、服务项目规划。14、其它设施规划。
,理论基础及其影响因素
布局模式:增长级布局模式,点-轴布局模式,圈层布局模式
理论基础:增长级理论,点-轴渐进扩散理论,圈层结构理论
影响因素:旅游资源因素,区位条件,社会因素,市场因素
1、旅游资源的本我
旅游规划复习资料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